胡新芳
“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胡新芳
新學期學校全面鋪開“導學案”教學模式,要求每一備課組認真對照“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方針精心打磨學案、教案,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是語文課堂教學永恒的主旋律,新的教學模式下如何再次唱響?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探索。
明朝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明確指出文章的開頭要響亮,如爆竹炸開,使人為之一震。寫文章是如此,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更要用扣人心弦的開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侯文杰老師在《〈孔乙己〉的十種導入法》一文中強調,“設計新課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應注意到因文(教材、教學內容)而異,因人(學生、老師)而別,循情(學情及教學時機、氣氛)而變,循需(教學目的)而發(fā),真正做到新、活、實”。一篇課文的教學,單單導入法就有這么多種,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能夠做到?暢想侯老師的課堂中創(chuàng)新火花一定也比比皆是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是幸福的,收獲是顯而易見的。
創(chuàng)新的導語能夠快速將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氣氛中,使教師與學生的思維融為一體,激蕩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我們備課組在設計導學案時,往往對導語部分分外重視,力爭在一堂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產生期待心理:今天我的語文老師會怎樣進入新課呢?
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智慧?!痹O立問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巧妙的提問,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能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如果教師能用問題引導學生
成功,那么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學生的課堂主人地位將得到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落到了實處。例如在執(zhí)教《小巷深處》一文時,備課組只用了(1)英姨是一位怎樣的母親?(2)“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這樣兩個問題就很好地引導學生完成了對文本的解讀,課堂氣氛熱烈。
導學案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不少初一的學生不習慣在課堂上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答案。這種情況下,我們備課組統(tǒng)一認識:針對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維訓練的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有多元化的答案,尤其是創(chuàng)新型的答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悅,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保駕護航。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塊大“根據地”,也是決定學生考分高低的關鍵。平時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我們常常就其中的某一句話,某一個詞讓學生大膽設疑,然后嘗試主動解決,并且交流各自的見解。時間一長,不少學生養(yǎng)成了“雞蛋里挑骨頭”的閱讀習慣,對文本的把握更深入透徹。在與同學的交流、爭論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無形中創(chuàng)新的火花就迸發(fā)了。
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筆者在教學《窗》這篇小說時,就設計了以文章結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為開頭,發(fā)揮想象,給文章續(xù)寫結尾的訓練題。班上有許多同學寫出了令人叫好的新篇章。
在中高考的指揮棒下,語文檢測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傳統(tǒng)模式。不管成績好壞,每一個孩子都是關注自己的考試分數的。有的嘴上說不在乎,其實心里對低分數介意的要命。但有少數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就是不理想。如果教師不去關注這一現(xiàn)象,就會使這部分學生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怎么辦?還是兩個字: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的測驗形式能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研究問題,更能檢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何在學生進行測驗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備課組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第一,多樣的測驗形式。測驗載體不僅僅有傳統(tǒng)形式的筆試試卷,還有課外活動形式的測驗。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具有多元化的、有利于引導學生使用不同方法解答的測試題型。第二,豐富的測驗內容。課堂知識是測試的內容,學生的朗誦能力、背誦能力等也可以作為測驗內容,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其三,靈活的評判標準。教師在遇到準確答案時固然要給高分,如果遇到與命題思路有歧義的答案,而學生的想法又具有絕妙的創(chuàng)新意識且相對合理,那么教師依然可以為其打出高分。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