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學院本身不重視、高職院校學制短、學生人文修養(yǎng)意識淡薄等造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困境的主客原因,提出把導師制與主題活動引入黨建工作的設想,并對主題活動做出初步設計。
【關鍵詞】導師制 ?主題活動 ?高職院校 ?學生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C-0030-02
作為黨建的基層單位,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關系到黨的建設問題。在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外來思潮沖擊的時代背景下,在高職院校配備黨的領導,有利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同時,規(guī)范教育與管理,開展好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不僅是保持我們黨先進性與活力的必要手段,維護校園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保障,更是學生黨員自身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問題的成因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普遍存在活力不夠、黨員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兩方面。
(一)客觀原因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采取“2+1”的辦學模式,學生只有兩年時間在學校接受黨性教育,經過入黨啟蒙教育和培養(yǎng)考察,通常要到大二下學期才能發(fā)展入黨。由于頂崗實習的單位分布較散,學生入黨后參與民主生活會的機會將更少,其所接受的后續(xù)教育及監(jiān)督考察也會存在盲區(qū)。加上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重數(shù)量輕質量、重發(fā)展輕教育、重程序輕考察等問題,極不利于黨員的后續(xù)培養(yǎng)及學習。長效培養(yǎng)機制的缺失導致學生黨員的質量良莠不齊,黨員先進性無法得到體現(xiàn),黨建工作成效難以評估。此外,由于學生只有兩年時間在校,多數(shù)高職院校會把有限精力放在專業(yè)課的理論教學上,黨建工作僅停留于培養(yǎng)考察層面,很少有時間精力再去挖掘、開展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有深刻教育意義的黨建主題活動。學生外出實習的1年更是實行“放羊式”管理,許多學生實習期間沒有參加過一次民主生活會,這對增強黨建工作活力、引導學生黨員成長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二)主觀原因
制約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觀原因,一方面是高職院校本身對學生黨建工作的不重視。面對招生與就業(yè)壓力,高職院校會把較多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既沒有從頂層自上而下設計學生黨建工作目標及思路,也沒有在人力物力上給予足夠的支持?,F(xiàn)實中許多高職院校都安排輔導員、行政人員兼任學生黨建工作。由于輔導員及行政人員自身的日常事務較繁忙,對黨建工作大多應付了事,不利于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及活動開展,黨建工作無法煥發(fā)應有的活力與生機。另一方面,相對于本科生來說,高職生人文修養(yǎng)意識淡薄,更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對提升政治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意識與需求較淡漠,自律性與學習主動性相對也比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黨建工作的難度。
二、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引入導師制與主題活動的設想
鑒于辦學體制、學生特點等因素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改變,現(xiàn)有條件下延伸培養(yǎng)與考察時間以確保學生黨員的質量,拓展活動深度以進一步鍛煉與考察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應是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方向。高職院??煽紤]集合全院師生的智慧,設計開發(fā)出符合學生特點及心理需求的主題活動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并配備黨性覺悟高、專業(yè)知識過硬的黨建導師,建立導師制,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能動性,增強針對性與實效性,真正把學生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一)將導師制引入黨建工作
導師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確保學生黨員培養(yǎng)與考察的延續(xù)性,同時也可以使黨建活動的深度得到拓展。
1.導師全程跟進黨建工作。把導師制引入學生黨建工作可以使高職生在讀3年都接受導師的指導與考察。新生入學期間,導師可以結合專業(yè)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及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進而鼓勵學生申請入黨。在校期間,導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并進行相應的素質拓展,在鍛煉與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對其進行考察與選拔。大三頂崗實習階段,導師不僅可以在專業(yè)上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與檢查,還可以對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與綜合表現(xiàn)上的考察??傮w來說,在高職生3年在讀時間里,導師可以全程跟進黨建工作,隨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對學生的培養(yǎng)與考察比一般行政管理人員、輔導員更加到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學生黨員培養(yǎng)與考察的時間長度。
2.導師全方位跟進黨建工作。作為學生黨建的主體,一切黨建工作都應該圍繞學生展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并始終保持先進性,首先必須贏得學生內心的認同。在這一方面,導師可以利用專業(yè)特長提升人格魅力,贏得學生對自己的認同,進而在入黨問題上進行引導,使黨建工作事半功倍。其次,導師可以把專業(yè)教育與黨性教育結合起來,針對當?shù)亟洕?、政治文化發(fā)展情況對學生展開專業(yè)教育,并適時進行黨性教育,引導學生培養(yǎng)大局觀與政治敏感性。此外,建議導師制與宿舍管理相結合,一個導師對應指導一個學生宿舍的專業(yè)學習與黨性教育,這樣一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接觸會更進一步,對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了解會更加深入。總之,導師的加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行政人員兼管學生黨建工作在時間與精力上不足的問題,與學生展開全方面的接觸與了解,在對學生的指導與培養(yǎng)、考察等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引入導師作為人力資源補充的同時,要制定對應的導師制度,在導師的選拔、錄用、培訓、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確要求,做到“擇優(yōu)錄用”、“有職有責”、“有獎有懲”,使導師制成為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增強學生黨建工作活力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主要處于傳達文件、常規(guī)發(fā)展黨員的狀態(tài),對開展民主生活會、黨課教育等活動通常都是應付了事。由于沒有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特點制定符合黨員成長規(guī)律的主題活動,黨建工作開展起來既沒有系統(tǒng)性,也沒有實效性。要真正發(fā)揮學生黨支部的統(tǒng)領作用,把更多入黨積極分子吸引過來,需要設計出一系列主題活動來豐富黨建教育形式。
1.主題活動的設計原則。一是結合年級特點,活動貫穿整個大學生涯。主題活動在設計上要結合年級特點,從新生入學到實習期間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從申請入黨到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從培養(yǎng)發(fā)展入黨到發(fā)展后的后續(xù)考察,都要有系列主題活動作為指引,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使學生在各個階段都不會感到茫然,并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與考驗。二是結合“時”、“地”特征,活動符合學生心理需求。主題活動要有時代性與地域性,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素質拓展,都既要反映當前時事政治及時代需求,同時也要與學院所在地區(qū)的經濟與文化建設相聯(lián)系,因為只有“接地氣”的活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體現(xiàn)深刻的教育意義?!?0后”的大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簡單的說教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主題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讓學生覺得參加活動“有用”,同時要在內容上追求新穎,形式上力求多樣。此外,主題活動的設計還要致力于扭轉高職生不重視人文修養(yǎng)培養(yǎng)的觀念,培養(yǎng)其較強的自律性,為我們黨培養(yǎng)與輸送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2.主題活動的模式。從新生入學開始,就以宿舍為單位給學生分配黨建導師,開展系列主題活動。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同時也是考察入黨積極分子表現(xiàn)的重要依據。為切實達到培養(yǎng)與考察目標,主題活動模式初步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主題活動模式設計
開展
階段 活動主題 具體操作 培養(yǎng)目標 導師在其中的作用
新生入學階段 “愛黨愛國愛專業(yè)”教育活動 1.結合國家、地方、行業(yè)形勢與政策進行專業(yè)教育,指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克服高職生自卑情緒,接受并熱愛專業(yè);樹立正確三觀,進而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主導、具體實施
2.在此基礎上進行黨性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信仰,主動申請入黨
在校學習期間
黨的理論學習
1.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交流 掌握黨的理論知識;關心時事政治,具備政治敏感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具體指導
2.黨課培訓
3.熱點時事的討論
4.“我為同學薦本書”PPT比賽
感恩誠信教育(素質拓展) 1.到附近社區(qū)、學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培養(yǎng)學生感恩、誠信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服務與奉獻精神 指導、帶隊、考察
2.開設誠信考場
3.開設感恩誠信征文、演講等系列活動
頂崗實習期間 “我與導師有個約定” 1.每月參加實習單位的民主生活會1次 使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依然能繼續(xù)接受黨的考察與鍛煉 指導、考察
2.每月參加學院民主生活會1次(可通過網絡視頻)
3.每月交思想匯報1篇
4.每學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1次
總之,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以導師制作為重要制度保障,以系列主題活動作為載體,可以使黨建工作有人力、有制度、有載體、有明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參考文獻】
[1]何秋香.論黨建導師制在高職學生黨員教育中的作用[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
[2]吳鵬.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5)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專項課題(2014ZZZ037)
【作者簡介】李姿蓉(1983- ? ),女,廣西北流人,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