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揚
摘 要:本文圍繞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分組教學,并對實際成效進行總結,分析了影響分組教學效果的因素。以實踐證明了分組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高職數學;分組教學;小組活動
高職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薄弱,數學學習興趣低,課堂上看手機、打瞌睡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兩極分化嚴重。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筆者多年來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通過實踐發(fā)現,如果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課,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為了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和思維交流活動的機會,筆者將分組教學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引入高職數學教學中,對傳統(tǒng)的高職數學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嘗試。筆者將實驗班學生(60人左右)分為六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和管理。通過設置小組活動,使每組的同學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差等生可以獲得學習上的幫助,優(yōu)等生也能夠通過幫助他人學習使能力獲得提高。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分組教學在課堂環(huán)境中的實施及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基于小組學習法的一種教學法。小組學習法又叫合作學習,早在20年代皮亞杰就曾指出學習中的合作可以加速兒童智力的發(fā)展,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中也強調了家維果茨基的社會認知理論指出學習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是一個社會產物。在分組教學中,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集體,學習從一個人的成就變?yōu)橐粋€集體取得的成功。小組內各成員是合作的伙伴,學習者在聆聽、討論、做題和表述的過程中,不斷運用數學知識,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二、分組教學的具體實施
1.小組的劃分
分組是實施分組教學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做到合理優(yōu)化分組,才能實現分組教學效果最大化。筆者將自己所任教的江西某高校兩個班指定為實驗班,班級學生人數分別為60和58人。根據入學摸底考試的成績,動態(tài)地把學生分成“優(yōu)、中、差”三等,再按照自愿原則和異質同組原則(即優(yōu)、中、差合理搭配)把全班分為六組,每組10人左右。
2.小組教學活動
(1)課堂教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課堂教學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學習。結合學生小組學習的反饋情況,再有重點地講解知識點。每節(jié)課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事先精心準備一到兩項與內容密切相關的活動任務,讓學生明白學習該知識點的意義。比如,講函數這個知識點,當問到學生“什么是函數”“學習函數有什么用”這些問題的時候,盡管學生在中學已經學過函數的概念,但是大多數學生仍然不清楚學習函數的意義是什么,自然而然沒有興趣學習這個知識點。于是筆者布置小組討論主題:分段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在下次數學課上發(fā)言。經過一周時間的準備,各個小組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個人所得稅談到階梯電價,從出租車費用談到水費……在討論中大家也明白了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的關系的概念,明白了函數的廣泛應用和它的重要性,便會主動學習這個知識點及其相關知識。
(2)難點教學與小組練習相結合。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往往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面對難題無從下手,很多人自暴自棄,導致了掛科甚至留級的不良后果。為了幫助后進學生,筆者在各小組內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幫扶活動,做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同學都有人幫。這種模式對于心里想學好數學卻力不從心的學生來講受益最大。
(3)小組訓練與小組競賽相結合。筆者對實驗班級一學期舉行兩次小組競賽,時間分別定在學期中和學期末,檢查各小組活動開展效果。過去,數學期中考試都是利用數學課時間隨堂考,學生坐在一起,抄襲的情況屢禁不止,難以測出真實水平?,F在筆者將期中考試改為期中小組競賽,以問答、選擇、判斷、板演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要求每個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加一輪比賽,不僅能測試數學水平,而且能考察各組的決策能力。最終成績優(yōu)勝組每個成員給予加分。
三、實踐結果和反饋
筆者對兩個實驗班進行了一年的分組教學實踐,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做題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以入學考試同一數學水平的平行班為對照班,兩個實驗班每學期的數學期末成績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班。在數學競賽活動中實驗班同學的表現也更加出色。筆者針對實驗班學生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90%以上的學生都對分組教學這一形式持肯定態(tài)度;92.6%的學生認為分組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78.4%的學生肯定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較大提高;80.2%的學生認為分組教學有利于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86%的學生認為分組教學使他們增強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70.7%的學生認為分組教學培養(yǎng)了他們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四、總結和思考
筆者從實踐中總結發(fā)現,影響分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師的準確定位、及時總結和評價以及保證公平、適當照顧。
1.教師是分組教學的“導演”
在分組教學這出“戲”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師既是分組教學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是小組活動的引導者和評價者。教師要發(fā)揮以下功能:一是精心選擇討論的主題,設計分組學習的任務和形式。二是布置學習內容,規(guī)定具體的要求和時限。三是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隨時提供幫助和指導。四是協調各小組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內環(huán)境與課外輔助環(huán)境。五是提高自身數學修養(yǎng)以保證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高質量的指導。
2.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各組的表現和任務完成情況予以簡明扼要的總結和評價。及時發(fā)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對達到學習目標的小組和學生進行獎勵,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3.保證公平,適當傾斜
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適當照顧弱勢學生或落后小組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盡量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輔助他們完成任務。讓成績差的學生在自己努力和組員的幫助下完成任務,以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4.分組教學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小組實力懸殊太大,不利于開展小組活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意愿進行調整,使各組水平盡可能旗鼓相當。
(2)小組活動流于形式,任務完成情況難以全面檢查。教師應加強課堂管理和監(jiān)控,充分發(fā)揮組長的管理和領導作用,形成教師—組長—學生三點一線的管理模式。
(3)分組教學占用較多課堂時間,導致課時比較緊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時,協調好整體教學與分組教學的安排。充分利用好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嚴格控制小組活動時間,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進度。
五、結語
筆者將分組教學法貫穿于高職數學教學過程,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組教學通過實施小組活動,橫向競爭、縱向互助,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精神,增加了學生的練習和語言表達機會,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水平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毛景煥.班內分層分組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優(yōu)化策略[J].教育研究與試驗,2000(04).
[2]潘雪峰.分組教學的運用例析一一基于對四個教學片段的描述[J].體育教學,2010(03).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