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一定的場景進行教學的方法,具體手段有兩種,一為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二為借助一定的教學道具輔助,其核心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是一種能夠更直觀地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的教學手段。將例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歷史教學;教學應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對于各個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直觀和具體的教學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講求合理的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要求教師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而情境教學法正是契合這兩種教學要求的最佳教學策略,本文將以初中歷史教材為例,具體論述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一、通過設置問題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手段之一是教師通過語言渲染的途徑進行情境設置,具體說來,教師可以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以問題激發(fā)學生,通過追問式以及角色帶入式的問題設置方式來讓學生體驗到歷史知識學習的樂趣,這是情境教學法至關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設置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其能夠?qū)滩陌盐杖?,另一方面要求其能夠?qū)⑷宋锲饰鐾笍亍?/p>
追問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有層次且有目的的,有歷史背景為基礎,多向?qū)W生問為什么。例如,教師在教學商鞅變法這一知識時,可以進行如下的追問式提問:
1.商鞅為什么要只身前往秦國進行變法?
2.為什么作為一個衛(wèi)國人他選擇去秦國變法?
3.為什么商鞅去的是秦國,而不是當時其他的國家?
這一系列的問題設置就是最典型的追問性代表,整個問題為學生構(gòu)建了一個良好的思考方向,并且通過學生的思考與回答,其知識掌握會更加深刻,理解會更加細致,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萌生出學習知識的快感,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教學效果。
角色帶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歷史人物的揣測,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感知到歷史人物的心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的設置,將學生更好地帶入角色以理解知識點。諸如在進行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這一知識點講解時,教師可以采用如下的問題設置,將學生帶入角色中去:
1.試設想你自己就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你會有怎樣的心情?
2.你會怎樣大刀闊斧地進行新王朝的改革?
3.你會進行怎樣的新王朝機構(gòu)的設置?
將學生帶入角色后,學生會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當時的行為和舉動,相當于把知識點常規(guī)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所要表達的情感,以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當時的歷史氛圍,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問題設置,穿插一定的音頻或者視頻,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首先音頻方面,教師可以在講到李時珍嘗百草時播放《本草綱目》,可以在講三國的時候播放《曹操》,另外,像《蘭亭序》《菊花臺》等中國風的歌曲也可以適當?shù)卦谡n前播放,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整個教學在良好的情境中開始。視頻方面,教師可以播放與當堂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連的歷史紀錄片,《建國大業(yè)》《建黨大業(yè)》這種類型的電影都可以適當播放,或者是諸如《甲午風云》《黃繼光》等歷史英雄人物的愛國電影進行情感的激發(fā)。
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更大的感染力,在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礎上,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在滿足了教學大綱的知識點要求外,更響應了新課程標準對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zhì)提升的要求。
總之,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問題設置和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方式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去,要求教師把握好語言的力度和色彩,同時掌握歷史相關影片與紀錄片的咨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情境教學的目的。
本文具體以實例探討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為更多初中歷史教學工作者帶來歷史教學上的靈感,最終起到促進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聚焦,2012(05).
[2]劉宏力.淺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J].初中教育,2009(07).
作者簡介:簡臘容,女,1980年12月出生,就職于貴州省貴陽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