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韓炳華
【摘 要】本文通過一則教學實例,反思了Task板塊教學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優(yōu)化該板塊教學的途徑,即以核心任務引領教學活動、以認知規(guī)律整合教學內容、以學生主體促進交流合作,并結合教學實例進行了深入評析,總結這三個途徑在Task板塊教學中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Task板塊 核心任務 認知規(guī)律 學生主體
一、引言
《牛津高中英語》Task板塊以單元話題為主線,引導學生用英語完成開放式任務型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Task板塊蘊含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該教材原創(chuàng)的特色板塊,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普遍認為該板塊只是花架子,費時低效,缺乏教學熱情。有調查顯示:Task板塊教學的實施次數隨年級遞減,大部分Task板塊的教學目的只是講解語言點,(韓炳華,2013)在實際教學中被日益邊緣化,淪為了“雞肋”甚至成為教學負擔。因此,探討優(yōu)化Task板塊的教學途徑、真正發(fā)揮該板塊的功能頗具現實意義。
二、教學思路及實例簡介
在實施Task板塊教學時,筆者從教學活動設計、教材合理使用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三個途徑優(yōu)化教學。每個Task板塊都有一個具體的核心任務,教師必須圍繞它編排教學活動,做到循序漸進,為核心任務的圓滿完成做好鋪墊。同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需求,校本化或班本化地處理Task板塊的教材,并搭建“腳手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Task板塊的教學活動和教材使用必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交流合作,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本課是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 1 Advertising的Task板塊Writing an advertisement,該板塊提供了一系列活動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最終需要為一款名為“ChocoLoco Bar”的產品設計廣告詞。筆者首先明確本課的核心任務,即設計廣告詞,根據此任務重新審視各項教學活動,發(fā)現其內在聯系,形成明晰的活動主線,突出每項活動的重點;然后從學情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優(yōu)化,確定教學內容,設計豐富的情境讓各個活動的導入與銜接自然流暢;教學時始終將學生放在首位,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積極有效地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尊重學生的評價。
三、教學實例解析
(一) 明確核心任務,引領教學活動
1. 整體編排教學活動,形成合力。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由眾多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環(huán)節(jié)構成”,(沈惠君,2011)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有全盤意識,統籌安排諸多活動,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Task板塊由三個步驟(Steps)組成:步驟1側重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步驟2發(fā)展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步驟3完成一個情景寫作任務。此外,每一個教學步驟前均設有技能訓練(Skills building)。三個步驟中提供了大量的活動,它們看似獨立,實則相互聯系,共同指向核心任務。
本課的三個步驟分別為完成圖表、談論廣告和書寫廣告詞,其核心是書寫廣告詞。因此教材編者從認識產品、豐富表達等方面設計聽說讀寫活動,幫助學生完成核心任務。在領會教材編寫者意圖的基礎上,筆者在開展每一項活動時都有意識地突出“ChocoLoco Bar”和“advertisement”兩個關鍵詞。
上課一開始,筆者首先呈現了本課的標題,并附上了享譽世界的CocaCola商標,在簡單的寒暄后,筆者隨之以一句“Our task today is to write a great advertisement for our ChocoLoco Bar to make it as famous as CocaCola”進入本課的主題,幻燈片也切換成了CocaCola被ChocoLoco替換的樣式。
(評析: CocaCola到ChocoLoco,短短數語向學生道出了本課的核心任務,師生活動從而有的放矢,向同一個方向前進。教授Task板塊時,教學者首先要鉆研教材,理清活動的脈絡,以核心任務引領各項教學活動,形成合力。)
2.具體活動相互依存,形成梯度。
Task板塊活動數量較多,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即按照列舉型、整理型、比較型、解決問題型、分享個人經驗型和創(chuàng)造型的順序逐步設計任務”,(韓炳華,2007)力求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梯度。為了圓滿完成本課的核心任務,即最高級別的創(chuàng)造型任務——廣告寫作,筆者設計了以下5個活動。
活動①:引導學生了解廣告對銷售的影響,學習用英語表達相關數據及其發(fā)展變化;
活動②:組織學生6人一組探討一則好廣告的特質,鼓勵學生運用實例,展開討論,同時將學生討論中的相關詞匯進行板書,促進語言認知;
活動③:通過一則數碼相機廣告,指導學生認知書面廣告中句式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肯定、否定、疑問、命令和感嘆等句式,為豐富廣告語言做好準備;
活動④(核心任務):指導學生借鑒兩則食品和服飾的廣告,獨立完成各自的ChocoLoco廣告;
活動⑤:小組內部交流,每組選擇優(yōu)秀作品向全班展示,讓全體學生和聽課老師選擇最佳廣告。
(評析: 這5個活動相輔相成,循序漸進,學生的探究活動始終在“臨近發(fā)展區(qū)”進行,后一個發(fā)展區(qū)以前者為基礎,學生的認知在探究中不斷深入。)
3. 技能訓練各有側重,提升能力。
本課三個技能訓練分別為Listening for statistics and descriptions,Expressing opinions and giving reasons和Using different sentence types correctly,這三項技能訓練分別在活動①②和③中進行。
活動①首先復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表達法,引導學生歸納數據增減的常用表達,最后,聆聽5段錄音,記錄相關數據,進行實際操練?;顒英趪@“How do we express opinions?”和“How do we give reasons for our views?”這兩個問題,指導學生總結相關句型,然后讓學生以ChocoLoco公司廣告團隊的身份,針對“How to make a good advertisement”展開小組調研,交流觀點?;顒英蹖ξ宸N句式進行界定和舉例,并讓學生通過閱讀數碼相機的廣告實例強化理解與辨別。
(評析:技能訓練蘊藏在活動中,有章有序,有情有意,每項活動專注一種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學生通過完成書面或口頭語言活動,分別對描述數字、表達觀點、運用句式展開技能訓練,為完成核心任務奠定了能力基礎。)
(二) 遵循認知規(guī)律,整合教學內容
1.吃透教材,確定內容。
Task板塊容量大,本課多達6頁內容,一課時不可能完成所有教學內容,因此有必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具體教學時間。筆者在明確核心任務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決定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來說,設計了5個教學活動:活動①②和③是核心任務的準備階段,活動④是實施階段,活動⑤則是成果展示和評價階段。同時根據教學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整合,以便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
在核心任務的準備階段,筆者舍去了教材第13頁A、B兩項內容:A是繪制柱形圖,B是閱讀產品包裝的短文并概括主題內容。考慮到它們與核心任務聯系松散,可以在本節(jié)課放棄,作為下節(jié)課的補充內容。教材第14頁的Step 2中A、B和C是兩項有關觀點表達的活動,筆者將其整合,設計了活動②,使之更加貼近核心任務。
(評析:本課設計的教學活動可操作性強,三個階段中的5個活動緊緊圍繞廣告寫作這條主線展開,思路清晰,一氣呵成,保證了任務的完整性。教師沒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大膽地重新編排原教學內容,使之更加符合課堂的實際需求,體現出“用教材教”的新課程理念。)
2. 巧妙銜接,激發(fā)興趣。
活動間巧妙的銜接會使課堂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猶如行云流水。在正式授課之前,筆者準備了幾根巧克力能量棒,請學生品嘗,上課鈴響,即以此切入,介紹這是公司新產品ChocoLoco,需要大家共同推廣,幻燈片也隨之切換,學生興趣盎然。
本課的活動設計除考慮活動之間內在的梯度外,還需注意外在的連接,使活動過渡自然,避免突兀。外在的連接主要靠教師運用語言完成,突出活動之間的關聯,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完成課堂導入后,筆者指出銷量表是商品銷量最直觀的反映,然后拋給學生問題:“What do we analyze from a sales chart?”引出答案“statistics”,從而過渡到活動①;活動①完成后,筆者點明出色的廣告有助于產品銷量的提升,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優(yōu)秀廣告的特質,自然過渡到活動②;學生對廣告的討論結束后,筆者指出書面廣告通過生動的語言吸引顧客,于是在活動③組織學生學習不同句式的特點;有了前面活動的鋪墊,活動④和活動⑤得以順利開展。
(評析: 教師對課堂的活動進行充分預設,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語言優(yōu)勢、發(fā)揮主導作用,調控學生活動,使其在預設中進行,在控制下生成。本課通過食物導入,學生有點喜出望外,感官被充分調動,對本課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實施3個準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在活動之間建立聯系,使活動在有形和無形中連接,引導學生及時調整注意力和關注的對象,努力做到活動無縫對接,使整個教學自然流暢。)
3.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支架。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是提高英語語言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如上文所述,本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實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通過賦予學生身份(模擬廣告公司團隊),構建虛擬的職場,學生變得積極,樂于探索。執(zhí)行活動②期間,筆者利用幻燈片循環(huán)播放若干圖文精美的廣告,將學生置身于廣告世界中,情景交融,促進學生的思維和交流。活動③和活動④運用真實的范例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的認知,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渴望。
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授課者應考慮適時搭建學習支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避免了認知過程中無序和盲目,有助于將學習者的理解引向深入?;顒英俚碾y點是對數字變化的描述,筆者用幻燈片展現聽力語篇的框架,勾勒常見的表達,幫助學生點面結合,學生在框架的引領下,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豐富其內容。
(評析:情境調動學生情感,支架幫助知識建構,兩者相輔相成,將學生的知識和情感融為一體,從而使認知不斷處于良性的動態(tài)發(fā)展中。)
(三)突出學生主體,鼓勵合作交流
1.重視學生生活經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可能真實”。(教育部,2001)語言來源于生活,語言的學習最終要回歸到生活中去。本課以CocaCola商標導入,這是國際品牌,學生對此熟悉不過。由CocaCola到ChocoLoco,引導學生移情于后者,加之課前食物的品嘗,學生逐漸構建起對新產品的生活體驗,增加新的生活經驗。
廣告是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時尚的生活廣告尤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筆者挑選了Nike、iPhone、奶茶、玉蘭油等常見廣告,有意識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活動②進行時,循環(huán)播放這些產品的平面廣告,讓他們身臨其境,在體驗中討論交流。
(評析:英語本就是生活化很強的學科,這是由語言的工具性決定的,本課的活動設計和活動內容,均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知識積累,將此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就在身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利于主體性的發(fā)揮。)
2.有效開展小組活動。
授課伊始,筆者將班級分成8大組,每組6人,賦予每大組公司創(chuàng)意團隊的身份,每組確定創(chuàng)意總監(jiān)1名,即組長;同時明確本課的任務——每個團隊創(chuàng)作ChocoLoco廣告,最終團隊間將決出“最佳廣告”,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圓滿達成教學目標。
小組的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成員個體知識和技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否則小組活動只能流于形式,成為無源之水。有效的小組活動并不意味著每個活動都必須組員共同進行,而應給予組員個體成長的機會,必要時借助團隊完成任務。本課5個活動中,活動①和④為個體活動,為小組活動進行個體準備;活動②③和⑤需要組內的交流和合作,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為避免小組活動的無序和失控,筆者對每個小組活動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小組活動過程中,筆者走進小組內部,參與小組的討論,提供語言的支持,將共性的問題利用板書展示,并適時點評小組間的活動情況,提出建議。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質態(tài)逐漸優(yōu)化,朝著筆者的預設發(fā)展前進。
(評析: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包含優(yōu)化的小組組建、任務驅動型的活動、有效的小組運行、科學的評價機制等核心要素。本課學生活動前的身份和任務界定,小組交流合作與個體活動的統籌兼顧,合作過程中教師的參與、點評、監(jiān)控等促進了小組活動的開展,保證了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3. 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筆者在本課的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為增加評價的可操作性,筆者結合廣告文體的特點和本課內容,設計了一個評價標準,包括廣告內容、語言的得體性、準確性以及書寫等方面,對廣告的內容進行量化,并要求評價者給出建議,最后用“五星制”表達出讀該廣告后的購買意愿。
該評價表學生人手一份,寫作前進行簡要的說明,引領學生對照標準完成廣告詞,并進行自評。完成后,首先由每個團隊組內互評,選出每組的代表作,其間小組成員不僅要反饋應該修改的不足之處,還要指出組員廣告詞中的閃光點。然后學生展示小組作品,學生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教師簡要點評。最后,請學生以舉手的方式對8個團隊的作品進行表決,得票最高的團隊的廣告將被采納,同時現場采訪若干聽課的教師,詢問該團隊的廣告是否讓其動心愿意購買ChocoLoco Bar。此時課堂掀起高潮,并在高潮中落幕。
(評析:在學生展示作品前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尤其強化同伴反饋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還有助于學生辯證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形成,增強了學生在寫作中的讀者意識,最終促進其自身寫作技能的提升。該環(huán)節(jié)中最佳廣告的評比和現場采訪,猶如點睛之筆,活躍了氣氛,避免了紙上談兵,落實了課前學生角色劃分的目的,使核心任務更具真實性,更有交際意義。)
四、總結與反思
《牛津高中英語》Task板塊設計理念新穎,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做中學”的理念,“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教育部,2003)為正確貫徹這一理念,教師應該關注如下方面。
1. 更新教學理念,正確把握Task板塊設計意圖。
“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問題,追根溯源還是理念問題”,(程曉堂、但巍,2012)教師理念的落后、師生角色定位的錯亂是導致Task板塊邊緣化的重要原因。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和執(zhí)行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提高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做事情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完成任務體驗和認知英語,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終身發(fā)展奠基。
2.突出課堂與生活的聯系。
在設計Task板塊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營造真實的情境,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開展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促進他們積極而高效地完成知識和意義的建構。設計的任務應有明確的目標,具有真實意義,涉及英語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并達成具體的成果,做到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
3. 重點關注學習過程。
不少教師直接將Task板塊簡化為語言點學習,或代以作文練習,剝奪了學生親歷實踐的過程,使教學乏味,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鼓勵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引導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認知語言、運用語言、發(fā)現問題、找出規(guī)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韓炳華,2013)
五、結語
Task板塊在教學現實中的淡化和弱化,有悖教材編寫者的初衷,背離了新時代英語課程的精神。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三個角度提出了優(yōu)化Task教學的途徑,融洽、高效地處理好教材、教師和學生三者的關系,操作性強,可供廣大英語教師借鑒。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但巍.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核心理念解讀[J]. 課程·教材·教法, 2012(3).
[2]韓炳華.“互動式”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初探[J]. 教學與管理, 2007(4).
[3]韓炳華. 高中英語Task板塊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8).
[4]沈惠君. 例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整體設計的要點[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3).
(第一作者系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第二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現為江蘇省邗江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