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內容摘要】新課程標準凸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情感、態(tài)度列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各方情感因素,發(fā)揮情感教學的作用,做到以情促教、育人。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情感因素 應用
情感是人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情感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是內在的心理反映,也是客觀的心理需求。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情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注重情感教育,以情育人,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深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當下的初中語文教材選材內容涉及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圖文并茂,不僅涉及到天文地理,宇宙空間,更涉及到當代英雄,歷史風云人物、生活軼事等,這些作品都蘊藏大量的情感因素,既有情景交融的詩歌,又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以及催人淚下的劇作,這些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果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心去挖掘,并通過朗讀引發(fā)、研讀體味、情景再現(xiàn)、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作品中豐富多樣的情感因子,來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fā)展情感,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如通過挖掘《春》、《海濱仲夏夜》、《秋魂》、《濟南的冬天》四季的美感因素,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情感熏陶,陶冶情操。通過挖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理智感因素,體會蘊含的人生智慧,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品格。通過挖掘《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的道德感因素,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激發(fā)教師自身的情感
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俗話說“情感是可以傳遞的”。
教學中,傳遞情感是對教師的要求,我們要寓情于教,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這首先要求我們教師“美其德、慎其行”。古人所說的“信人者,人恒信之”。對此我們要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要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教師對學生有了這種關懷,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先感動自己,以此打動學生。如一位教師給學生讀一篇網絡上文章時,讀著讀著把自己感動得哭了,而學生則從老師的動情朗讀中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學生既記住了老師,又記住了文章,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靈經受了情感的歷練。還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疏導作用,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安全感”、“成功感”。同時,我們在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圖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的同時,要努力把握情感的表達方式,留心學生的表情,捕捉學生的情緒變化,以便實現(xiàn)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達到教學目的。
三、借助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激情作用。運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漣漪,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如教授《春》其中的片段時,“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等。運用諸如: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引人入勝的語境以及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等),達到聲情并茂,將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境界中,用心去感受春天的景物,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并在感受的過程中,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獲取熱愛、喜悅、悲傷、憤怒等情感態(tài)度體驗。從而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從學生生活實際感受出發(f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生活中,通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感受生活。做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從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切體味課文情感,豐富情感體驗,提高教學效果。如“興奮”是一種極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許多學生說不清楚,表達時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類的詞來強調,如果借助一次體育比賽獲勝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就會說出“心跳快”、“喘氣急”、“忘記了一切”、“總也坐不住”、“禁不住笑”、“老想找人說”等感受來。在閱讀教學中,要借助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動情,細心品味,受到感染,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指導課外閱讀,觀看電影、電視等文藝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體驗機會,進行情感熏陶,增加學生的情感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
總之,積極的情感是人參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既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又還原了語文教學的本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教育,把課堂設計成一種良好的“情感場”,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打開學生心靈的門扉,讓每位學生自始自終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鐘海珍. 淺談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教師》,2012年03期.
[2] 宋廣麗. 淺析如何做個藝術型的語文教師,《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年10期.
[3] 劉曉紅.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淺談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語文天地》,2010年24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澤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