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玉
教育家卡特金說:“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興致勃勃地學習,那么我們的成績就是全優(yōu)的了?!笨梢姡d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興趣是主動學習地起點,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法寶。為此,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從而達到“其進自不能已”的境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在教學中主要著手解決下述問題,以提高課堂效率。
一、挖掘教材,探“興趣點”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薄八鶎W材料”就是指教科書中的一篇篇課文,它是師生課堂活動的載體。依靠教材,從中找出與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相關的興趣點,無疑能激活他們的主體心態(tài),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的知識、能力。比如在研讀《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那陰暗的天空,一對美麗的孔雀,展開雙翅,飛呀,飛呀,飛呀……向著東南方向飄飛??墒牵宦飞弦缿兕櫯?,飛不上幾里又飛回,飛不上幾里又飛回,……這會給我們怎樣的聯(lián)想呢?”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問題會把學生們帶入特定的情境,讓他們以一種深沉悲憤的心情去感知那對青年夫妻橫遭封建禮教迫害,滿懷哀怨離開人世的凄慘故事。
二、設計教法,找“結(jié)合點”
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才能真正讓學生理解、體悟,有所得。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師要兼顧每位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經(jīng)驗,使“教”與“學”的結(jié)合緊湊、和諧,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學習《拿來主義》這一課時,我就要求學生結(jié)合社會實際和個人實際探究: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的中國,我們要不要合理地借鑒其他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長處?我們竭力主張個性化的今天,要不要去吸取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在研讀《阿房宮賦》時,就聯(lián)系到賴其昌的“紅樓”等“財產(chǎn)控”、“權(quán)利控”等社會現(xiàn)象。在鑒賞《黃鸝》一詩時,就聯(lián)想到當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為此詩作注解: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 ——出國考察,窗含西嶺千秋雪——頑固不化,門泊東吳萬里船——漂在上面。這些結(jié)合,既會讓學生們對自己、對社會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會激發(fā)學生們上課的熱情,達到師生共融的境界,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三、講究方法,求“興奮點”
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在十幾年來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了許多成功的教學法。這些教學法,在實踐中的效果不盡相同。這并不是由于這些教學法本身有多大高低的差別,而是在于教師會不會活用,關鍵在一個‘活字?!边@真乃字字千鈞,它告訴我們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新穎脫俗,更能激活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點”,更多地獲得成就感,使課堂教學產(chǎn)生獨特的魅力和效果。我就經(jīng)常采用下列方式,使同學們“腦、耳、口、手”全方位動起來。
1.聽。聽作品朗讀帶,把文字化成聲音,更能幫助我們領悟作品的情境、基調(diào);聽與作品有關的歌曲、器樂曲,增強我們對作品的感性認識。比如聽《荷塘月色》的配樂朗誦帶,聽曲調(diào)悠揚的《春江花月夜》,聽充滿哀怨的《琵琶行》等。
2.說。通過課堂演講、辯論、即席發(fā)言等方式訓練學生們“有意交談”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自如地展示自我,推銷自我,并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包身工》時,讓他們和“包身工”們比比童年;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理想,學習《雷雨》時,讓他們對“周樸園的懷念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進行辯論等。
3.讀。朱熹指出:“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币蚨?,我要求學生們通過反復朗讀,不斷地揣摩、把握文章本身的神韻,去想象文章的意境,去感知作者的情致,去領會作者的主張,最終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為了激發(fā)興趣,提高閱讀效率,常具體采用領讀、競賽讀等方式。
4.寫。有些作品并非先講解,而是讓同學們根據(jù)特定情境先寫相關作文,然后把自己的作文和教材進行對照,更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之前,我要求學生們寫一篇展示家鄉(xiāng)的秋天景致的作文,然后再讀《故都的秋》,體悟作者筆下的秋景及其創(chuàng)作時的情緒。這樣做,使學生們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遭遇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5.觀。即讓同學們觀看多媒體的課件、視頻展示或觀看與作品有關的影視劇,把無聲的文字變成可感的形象。這既避免了教學的單調(diào)性,又使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對作品的領悟更透徹。比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祝?!贰ⅰ独子辍?、《邊城》時,即穿插采用這種方法。
6.唱。一些古典詩詞被配樂演唱了,在講析它們時請會唱的學生或自己高歌一曲,很顯然能感染師生的情緒,活躍課堂的氣氛,使課堂教學富有韻味。如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赤壁懷古》等。
7.演。即演課堂劇,比如《雷雨》、《哈姆雷特》、《荊軻刺秦王》之類皆可采用這種方式。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各方面的器官,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形,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這些方法使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xiàn)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從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務實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標,讓學生們既提高了知識水平,又培養(yǎng)了各種能力,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