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平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黨和政府對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機制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音樂欣賞選修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重要手段之一,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各高校之間的音樂欣賞選修課的教育發(fā)展非常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音樂欣賞 教學模式 探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黨和政府對高等院校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機制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音樂欣賞選修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重要手段之一,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各高校之間的音樂欣賞選修課的教育發(fā)展非常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探討音樂欣賞選修課教學模式的意義
音樂欣賞選修課主要面對的學生是非專業(yè)學生,不具備音樂基礎知識,因此,就不能把教學目的定位太高,也不能指望學生學完一學期的《音樂欣賞》選修課后,就具有了很高的音樂素養(yǎng)或者很強的音樂技能,這是很不現實的。從這門選修課的名稱“音樂欣賞”來看,這個課程的重心應該在欣賞上面,讓學生欣賞到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欣賞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拓寬學生現有的知識面,造就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課程的教學模式一定要科學,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音樂欣賞選修課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不確定
由于長期以來普通高校對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存在分歧,因此,直接影響了音樂欣賞選修課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內容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因為選修課帶有一定的及時性和實用性,是學生臨時選修的,所以一般而言,選修課上學生是沒有書本的。教師會選用自己的教材來進行各種教學安排。這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教學內容的隨意性。有教師為了上課的方便,甚至會手上有什么音響資料就放什么音響資料,教學內容缺失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劃性。
(二)教學設備良莠不齊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是欣賞音樂的。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也是一種很抽象的藝術,它必須靠一定的設備來依托完成,比如靠人聲或者各種樂器。音樂欣賞則必須靠一定的音響設備來進行,音響設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音樂的質感和音樂欣賞者的聽覺和視覺感受。
大部分普通高校都有多媒體教室,但是其質量良莠不齊,有的音響質量不好,有的投影設備不太好,這都將影響到音樂欣賞課的正常進行。
(三)教學手段過于理論化
音樂欣賞的過于理論化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忽視了教師忽視了教學對象是非專業(yè)的學生,從過于專業(yè)的角度來對音樂進行剖析講解,使得學生學得很累卻感受不到音樂的魅力,教師教得很累卻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一種是教師圍繞著要欣賞的音樂講了太多,學生聽的太少,看的太少,使得教師講的相關理論知識無法在音樂欣賞中充分感受到。
(四)學生的參與性未受到重視
音樂欣賞選修課的教學對象是非音樂專業(yè)的大學生,他們不具備相關的音樂知識,但之所以選擇這個選修課,說明他們喜歡音樂或者準備培養(yǎng)起音樂這個愛好。因此,音樂欣賞選修課在教師講解和播放音樂之余,讓出一定的時間,給這些學生一點兒實踐音樂的時間,或許更能讓他們提升對音樂的感悟力。但很多高校的音樂欣賞選修課只是簡單的講解或者播放音樂視頻資料等,忽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渴望,沒有進一步拉近學生和音樂的距離。
三、音樂欣賞選修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規(guī)劃教師隊伍,系統(tǒng)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各高校在智育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有一套比較規(guī)范、完整和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智育教育的質量基本得到了保障。而相對來講,美育、藝術文化等文化素質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類似于音樂欣賞這樣的選修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就對任課教師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責任心來對待這個選修課。因為沒有一定的教學規(guī)劃,教師的個人素質在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音樂欣賞選修課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介紹欣賞到不同的音樂種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課程內容安排,系統(tǒng)化教學,而不是想起哪里就講哪里,更不是有什么音像資料,就講什么內容。只有把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
(二)加強教學互動,完善教學設備
音樂欣賞是一種動態(tài)課堂,它不應僅僅是老師講解然后學生聽一聽這么簡單,而是應該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想象,并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出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始終保持一種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改變“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被動教學模式。
教學設備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具體到音樂欣賞,教學設備的完善除了指音響和投影設備的好壞之外,還包括教師要播放的音像資料的質量。音響和投影設備是學校的問題,而影像資料的質量則是教師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去選擇清晰無損的音像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更好地欣賞到音樂地魅力。
(三)改革考試方式,加強實踐考核
音樂欣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一般是用一張試卷的形式解決,這從某種程度上引導了學生更多地去關注音樂理論而不是音樂本身。因此改革考試方式勢在必行。音樂欣賞選修課的改革方向是淡化理論講解,讓學生多聽多表達,正因為如此,那么課程考試的導向也應該是讓學生多聽多表達,在考核過程中,加入一定的音樂聽辨和音樂表達實踐題。
四、結語
我們相信,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yōu)劣之處,都能帶來一定的教學效果。而且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太一樣,所以教師應該選擇與本校相適應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正如查有梁在《教育建?!分兴f:“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薄?/p>
參考文獻:
[1]黃山.普通高校音樂欣賞選修課教學的實踐探索[J].賀州學院學報,2008,(02).
[2]陳永勝.《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音響資料的選擇[J].音樂天地,2007,(12).
[3]項琳.試論高校素質教育中《音樂欣賞》課程的特殊性[J].中國成人教育,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