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紅
摘 要:高效性教學,即教師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教學采取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與最少的精力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到最佳的課堂預設目標,對學生的教育需要而展開的各種活動方式。這一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讓孩子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去,這樣孩子們才能夠獲得一個知識與樂趣共存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性教學;備課;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將新課改的理念突出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對課堂的有效性做進一步的提升。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將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的提升就是當前最需要克服的話題了。
一、對課堂教學來說,教師要精心備課并保持清晰的思路
對于教師來說,要想在課堂上依據(jù)學生實際的表現(xiàn)來及時調整師生之間的課堂活動,提出具有高效性的問題讓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討論就需要教師對教科書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度的把握,這樣教師才會找到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所遇到的重點難點,對這些學生遇到的重點難點采取及時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學習。對于教師來說,課前對教學參考書與工具書進行有效地利用,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教科書中的一些生僻字進行課前查閱,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對這些生僻字詞進行準確的拼讀與釋義,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才能夠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的實力和能力更加信服。工具書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學到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的教學更加充滿活力與生動,這樣才能夠調動起孩子們自身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具有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對問題的情景進行巧妙的設計,建立高效性的教學課堂
對學生來說,巧妙地設計一個問題情景能夠為初中生提供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這樣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深度求知意識與主動求知的欲望,學生通過這些啟發(fā)就會更加深入地對知識學習進行不斷的探索以及積極的思考。一般在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利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制造問題情境,對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加以利用制造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問題情境進行設定等幾種方法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水調歌頭》這篇文章時,可以多問學生作者為什么不知道“今夕是何年”?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再根據(jù)課文背景知識,作者說的“不應有恨”,這里所指的“恨”是指代的什么事情?對于這篇文章最后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嬋娟”是什么?作者為什么從想到“共嬋娟”心里就能得到安慰?再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里,老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者想要寫“父親”,卻只著重寫“父親的背影”?誰能描述一下自己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樣子的?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這樣學生就會調動起好奇心來,進而在教師講解時更加深入地思考,學生也就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想象,學生不斷地將自身的問題意識喚醒,對孩子們進行積極的指導,讓孩子們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挖掘、提出與研討。當今社會,對問題的解決上最注重的就是要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與研究精神。所以,將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提升起來就顯得尤為重
要了。
三、爭取將教學組織得更加高效
對于課堂來說,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一切課堂活動良好進行的基礎,這樣才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教學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對課堂教學實效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對于課堂的組織教學來說,教學的方式是要以教學的內(nèi)容和孩子們的具體狀況為依據(jù)的,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布與實施,教學方式也隨之而改變了?,F(xiàn)在更加提倡對學生進行分小組研究討論的方法,對于這種方法,要想實現(xiàn)高效課堂就要先實現(xiàn)高效組織。首先,要在課前為每個小組指定一位小組主持人,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然后,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要走進學生的討論中,細細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對孩子們的討論情況做進一步的了解。個別疑問生、學困生還要進行適當?shù)漠斕幂o導。即使看似孩子們在積極地參與討論,卻因為缺乏組織者而互相推辭發(fā)言,將自身置于課堂之外,流于形式。
四、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的意識觀念
想要將語文的課堂教學做成高效的課堂,首先,教師要提升自己對高校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高效教學時,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僅枯燥乏味,還缺少效率,根本達不到高效的要求,所以,教師要將新的教學理念和生本原則引入語文教學中去。對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技能進行相應的提升,對自身的教學不斷地進行回顧,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對其進行及時的反思。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轉變自身的角色,在思想、知識和技能上進行不斷地變換,讓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讀,進而對知識加以運用和鍛煉,使其成為自身的新鮮血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位置,放下平時的威嚴形象,對學生進行指引和指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質進行因材施教,將學生的主體性加以強調,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加強其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在講解《欽差大臣》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排練一個短劇,讓擅長畫畫的同學畫一幅相應的漫畫,擅長朗誦的同學多朗誦一些課文,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效果,還可以提升課堂的參與度,這樣課堂的高效性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提
升了。
五、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在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中,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就是只有提供給初中生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學生的思維才能夠處于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也就是說只有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所以,教師要學會好好利用有效的課堂策略,將課堂的學習氣氛轉化為輕松、愉快的氣氛。例如:在課前先輕松3分鐘:欣賞輕松的樂曲或誦讀經(jīng)典名篇。在堂上進行一些小故事演講、歌唱式的背誦和小組游戲等活動,也可以將小故事、背誦與小組游戲以加分獎勵的形式在課堂上實行。教師在與孩子們相處時要以平等的方式,將權威放下。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同學生一起積極的解決,共同地討論,對孩子們的意見進行包容和尊重。
六、利用多媒體輔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學生來說,課文中有許多東西都是學生沒有看到過的事物,所以學生對這些事物都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和理解,這時多媒體就能夠滿足學生對這一方面的需要了,他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還能夠將非常宏觀的東西微觀化,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提到的事物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學習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一課時,文中有一句原話是“務必讓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但是學生大部分人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所以很難對這樣的風景有切身的感受,也
就難以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點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相關的視頻資料與圖片,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蘇州園林有更加真切的了解,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對本文進行
學習。
對于新課改后的初中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更多的指導與寬容、少些包辦與批評、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這樣學生才會對語文這一學科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喜歡。這樣學生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才能夠得到有效的統(tǒng)一,語文的課堂教學才會有更好的挑戰(zhàn)性和藝術性。
參考文獻:
張金凱.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和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
(作者單位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實驗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