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
摘 要: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歸宿?,F(xiàn)階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fā)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面臨嚴峻挑戰(zhàn)。探索和把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規(guī)律,堅持正確導向,抓好主陣地、主渠道,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關鍵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271-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要求,利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對高校學生進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的總和。[1]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為根本任務,其效果直接關系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成敗。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西方多元文化涌入國內并迅速傳播。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高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心理狀態(tài)等都發(fā)生了新變化,致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方法受到挑戰(zhàn),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權威性。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高低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實效性直接決定著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分析
(一)現(xiàn)階段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參差不齊
黨和國家一直十分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也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并且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國高校特色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經驗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可否認,在一些高校,領導干部和教師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輕視、忽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傾向,缺乏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導致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容易出現(xiàn)理想化、表面化、形式化和隨意性的現(xiàn)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定位不準確
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直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中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時間以及教材編寫、教學研究、教師培訓和學科建設等做出了明確詳細的安排與要求。然而,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別,許多學校過于重視專業(yè)課程建設,單純強調學生專業(yè)成績,而不重視“兩課”建設,不能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功能的定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工作方法面臨挑戰(zhàn)
新中國成立至今,通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國高校特色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經驗和方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元文化涌入國內并迅速廣泛傳播,高校學生的學習、活動、交往和思維方式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均受到影響,逐漸出現(xiàn)新的變化。傳統(tǒng)的以理論灌輸為主的方法難以在新形勢下發(fā)揮作用,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面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
二、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論思考
(一)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導向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培養(yǎng)出大批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里,體現(xiàn)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之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單位、進頭腦,加強主流意識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統(tǒng)領多樣化的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利用報刊、廣播、網絡等各大媒體,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大學生自覺為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未來努力奮斗;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美丑觀念等,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力,使大學生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腐蝕,幫助學生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導向,確保以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統(tǒng)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這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完成其偉大歷史使命。
(二)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
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肯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江澤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盵2]332胡錦濤也指出:“全國高校都要始終不渝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新人做出貢獻?!盵3]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我國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因受過高等教育,掌握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走向社會后必然充實各行各業(yè),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生力軍。因而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抓牢主渠道,同時,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它們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三)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有效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互相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彼此促進的兩個方面。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盵4]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而將學生視為教育的客體,過分強調教師對學生的理論灌輸,忽視對學生主體性的調動。然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內在根據(j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guī)定著事物運動和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忽視學生的內在因素,不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會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重視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對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江澤民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2]588,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毛澤東曾說:“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產黨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管?!盵5]22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學科課程的育人作用,還要發(fā)揮全體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作用,做到全員育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長期的實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發(fā)展狀況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敗。因此,高校要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這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前提和保證。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就“要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yǎng)和管理機制”,要“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才培養(yǎng)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基地”[4],建設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專業(yè)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結語
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歸宿。面對現(xiàn)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導向,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功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切實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N].光明日報,2005-10-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04]16號文.
[5]毛澤東文選: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