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閱讀是學習外語時主要的輸入方式之一。閱讀訓練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各自獨立完成精讀任務,然后與同桌和同組同學合作,解決疑難點,再對文章的內容構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英語閱讀;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28-01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個教材都有新的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從課堂教學的組織技巧、學生能力培養(yǎng)策略、教材結構、班級規(guī)模、活動形式、評價方式等去進行大膽探索、嘗試。為了把英語知識學習與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對課文教學進行了一些初淺探索?,F(xiàn)根據(jù)本人實踐談一點體會。
一、有步驟、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閱讀習慣
1、適應期
其任務是把學生從“老師抱著走”過渡到“老師扶著走”。預習閱讀前,教師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即要把預習的內容概括成幾個問題或知識點,再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根據(jù)問題或知識點做好預習并記好筆記,課堂上釋疑。
2、半自主期
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預習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圍繞著教材師生共同確定預習的內容,學生自己尋找有關的資料,做好預習筆記,課堂上討論、釋疑。每一周我都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和學生們共同確定一周內要上的內容,學生利用字典等工具書解決一部分難點,課堂上進行以某組主講,其它各組提問,這樣學生間相互動起來了。教師講學生之所想。
3、自主期
“以課本為依托”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學生自己確定重點、難點,在有關的參考書中尋找答案,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釋疑,相互補充,教師總結,測試預習效果。實際上,學生已經能夠自主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糾正學生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對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學生閱讀文章時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讀、指讀、回視重讀或遇到生詞就查辭典等不良習慣,這就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影響閱讀速度,容易使得學生只停留在某個詞或句子上,學生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因此,我常指導學生養(yǎng)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略讀和詳讀)。如:消遣類的小故事,新聞類的讀物,語言結構比較簡單,只要知道內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讀方法;如果要尋找某個具體的資料或信息,或對材料從表層到深層進行理解,就要詳讀。
三、閱讀技能的獲得
在課堂上,每個人的閱讀技能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對于非母語的學生來說不足為奇。有的人善于打網球或游泳,而有些人在這些方面能力卻很差。其實是這些人大都需要訓練的結果。只要在閱讀中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技能的不足,就可以采取措施來提高。例如就閱讀速度而言,可以分為三種方式。
1、慢速
這個閱讀速度是以學生自認為適宜的速度,也叫自然速度。閱讀時,可以鼓勵學生做筆記,記下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告訴學生沒有必要理解每一個詞,但必須抓住總體思想。
2、中速
指在閱讀中避開不重要的單詞,抓住重要信息,對一些重點句子。集中理解或反復閱讀的方法,也有時可以跳過闡述主題的例子。
3、快速閱讀
以較快的速度閱讀,必須忽略那些多余的信息,但要記住主要信息,達到快速閱讀,通常是以一定的目的或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速度就自然而提高,此外,閱讀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文章,往往速度也較快。
總之,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以教材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閱讀和交際能力,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緊扣大綱,立足教材,抓住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既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又可以兼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fā)展聽、說、寫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我們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目的。教師可根據(jù)有關信息設置深層理解的問題,學生利用邏輯推理,并借用一定的常識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得出問題的答案。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訓練,學生會容易對課文理解得比較深刻,同時也掌握了文中的語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