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關鍵詞〕 中學語文;審美教育;魅力;朗讀;氣氛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8—0102—01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沒有與美無關的?!睘榇?,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審美教育,加強審美滲透,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就應該通過中學語文教學直接教授給學生一種審美意識,努力讓學生樹立起一個健康、崇高的審美觀。
一、 教師形象和人格完美結合的魅力,會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
德國著名數(shù)學家魏爾說:“我的工作總是把美和真實結合起來,統(tǒng)一起來,但是當我必須兩者擇一時,方才通常選擇美?!蔽艺J為對于一位語文教師而言,更應把這種美傳遞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既是審美者,同時又是一個審美對象,學生喜歡某種學科,在某種程度上潛意識來源于對本課老師的喜歡,老師的形象最容易給學生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因而,美存在于教師樸素的衣著中,存在于教師落落大方、溫文爾雅的言談舉止中,更存在于教師幽默機智的教學中,這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平時應該注意儀容儀表,做事要光明磊落,擁有純厚的品德,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充滿關愛,無形中使學生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讓學生能夠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這是一種形象的魅力,更是教師本身人文素養(yǎng)的魅力。
二、 師生進行抑揚頓挫的朗讀
情感豐富的課文片段,如果沒有好的朗讀,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就不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讀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教師富有魅力的范讀,也有學生富有表情的朗讀。例如,我在教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范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币謸P頓挫的朗讀,仿佛把學生帶進那廣闊無際冰雪覆蓋的北國,學生好像能看到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發(fā)展而英勇奮斗的雄姿。通過朗讀,課文中的美學意蘊得到了初步地揭示,美學價值也得到了相應地挖掘。
三、 渲染審美氣氛
教師可運用錄音、投影、掛圖、幻燈、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來渲染一種審美氣氛進行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得到熏陶。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時,一邊放映有關“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的圖片,一邊播放《春》全文的朗讀錄音,還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想象并欣賞、感受:“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边@樣,學生猶如置身于春天美麗的大自然中,會獲得無限豐富的美的享受。
四、 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語文教學中美麗的翅膀,教學中只有借助想象,才能更好地挖掘課文的弦外之音,味外之趣,讓學生獲得審美愉悅感。在文學審美中,想象會把人帶入更廣闊的心理活動空間?!坝^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便是想象作用的最好印證。詩詞原是語言文學藝術,而“不著一字”反倒成了最高的藝術境界,這并非說不用字,而是說盡量用可感知的形象化字詞,激發(fā)人的想象。任何好的課文,都必須借助讀者豐富的想象,才會更多挖掘出文體的美。因此,想象可以使語言符號生動起來,語言活躍起來,使文章的空白得以補充,延伸課文內在的以及外延的內涵,讓學生的感受會更深刻。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詞匯豐富,讀起來節(jié)奏婉轉,這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課文中所形成的畫面,可以更好地拓展課文的內涵,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而這些畫面,都必須借助于想象,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貼近課文。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學生可以盡情想象:在寬闊的江面上有一位身穿長衫之人,這位長衫之人正迎風而立于一葉小舟上展望家園,其中有幾分飄逸,又有幾許期盼,表現(xiàn)出一個厭棄官場之人回歸家園的急切之情。這篇文章畫面很多,都需要想象。因此,教師可以以想象來組合畫面,充分借助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眾多可感的畫面,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想象中感悟美。
羅素曾說:“這個世界并不缺乏美的東西,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此,我認為每位中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無論是在學習上,乃至于對他將來的成長發(fā)展都是極為必要的,而正因為這任務的深遠性,也就決定了在審美教學這條路上還有很多需要教師探索和實踐的地方,直到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美之本源。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