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春艷 陳勝波
【摘要】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社會對計算機專業(yè)應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yǎng)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高素質的職業(yè)技術人才,這對中職學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養(yǎng)成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很重要很基礎的工作,是幫助中職學生養(yǎng)成健康人格,成長為社會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結合我校計算機專業(yè),從我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深入分析其行為習慣的現狀、成因,并探索出相應的養(yǎng)成教育途徑,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生;養(yǎng)成教育;計算機應用能力
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習慣并不是天生、遺傳的,而是在后天環(huán)境中學習養(yǎng)成的,是由無數次的重復訓練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好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它能使人終生受益?!梆B(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當前,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對計算機的掌握也越來越多,中職學生若沒有過硬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很難在工作崗位上立足。另外市場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yè)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人才,而是要求計算機專業(yè)技術人才能做到德才兼?zhèn)洹?/p>
我校是中職學校,學生多數是中考落榜后的初中畢業(yè)生。他們學習基礎薄弱,在小學或初中階段,行為習慣就沒有得到好的培養(yǎng)與訓練,導致他們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不好,有些學生是“問題學生”。由于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長都是普通的農民,他們有些忙于農活,有些外出打工,從而疏忽了對孩子的跟蹤、管理和教育,這些都給我校的教育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計算機專業(yè)作為我校的主要專業(yè)之一,如何將這些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對我校計算機專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和學生的成健康成長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我們所提及的途徑能給其他同類學校提供借鑒。
一、中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現狀特點及成因
中職學校招生門檻低,一般為來者不拒,生源綜合素質較低,文化基礎較差,大多數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不高,多數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yè)是為了方便上網、玩游戲。
1.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普遍差。由于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在小學和初中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受到嚴重打擊,家長和學校看重考試分數,忽視了思想、行為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經歷了中考的落榜后,學生對學習更是缺乏信心,有些學生認為來學校只是為了混日子、長身體。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學習的熱情,學習不主動,缺乏自覺性,厭學情緒高。上課遲到、早退或曠課等。計算機專業(yè)學習包括理論學習和實操學習,二者相輔相成。由于學習習慣長期沒有得到培養(yǎng),大多數學生對理論課嗤之以鼻,覺得理論課枯燥乏味。上課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埋頭專注于手機等與課堂無關的事,要么講小話。實操課時一心想著玩游戲、上網,老師演示的時候不聽、不看,練習時不操作,不能掌握老師所教的理論和操作知識,導致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
2.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職學生正處于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在這個青春成長期,心理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tài),無法正確審視外界發(fā)生的事情,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誤入歧途;他們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行為易沖動,叛逆心理嚴重的同時又極度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常會做出一些不太規(guī)矩的事情來吸引他人注意。日常生活中吸煙、酗酒、打架斗毆、說臟話、談戀愛、撒謊、不講衛(wèi)生、不愛護公物、無節(jié)制地上網玩游戲。進入機房上課時,有些學生愛吃零食,亂扔食品包裝袋;有些學生不愛惜機房的電腦設備,有些學生上課吵鬧、隨意走動,偶爾還會出口成“臟”,甚至因為一點小事發(fā)生口角或是沖動打架。
3.學生與家長、老師溝通少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有些家長忙于農活,有些家長長期外出務工,由爺爺、媽媽或外公、外婆照管,是家中的“小皇帝”。加上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對孩子大多都為百依百順,嬌生慣養(yǎng),學生與家長說得較多的還要數“錢”,有了錢他們可以做到一兩個月不打電話給家長或回家,生活、著裝上的攀比話語在學生中常有所聞。對老師的教育聽之任之,從不與老師主動交流,由此看來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聯動教育也急待跟進。
二、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了促進計算機專業(y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我們認為要采取以下途徑和方法:
1.將養(yǎng)成教育深入校風學風建設
良好的校風學風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保證,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基礎,學習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為了打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在新學期開始就要從嚴整頓。衛(wèi)生方面:要合理劃分各班公共區(qū)域,要求教室、寢室、公共區(qū)域時刻保持整潔,每天組織學生干部定點檢查,教師抽查,一周大掃除2次,確保營造干凈、整潔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紀律方面:制定明確的學生管理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引導學生樹立“紀律觀念”,教育學生做到遵紀守法。學習方面:制定學生成績管理考核辦法,讓學生感到畢業(yè)證不是混就能拿到手的。早晚自習安排教師坐班輔導,矯正學生懶散的學習習慣,為“學困生”提供了指導答疑的條件,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獲。
2.將養(yǎng)成教育深入計算機課堂
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習由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相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枯燥卻是學習的基礎,對于枯燥的知識采用多媒體演示教學能較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和理論教學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理論知識抽象性。實操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利用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設置法、項目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要在每次上課前清點學生人數,布置學習任務,強調課堂紀律,將好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中,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例子組織教學,這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糾正了學生的習慣。對于上課不認真的學生要反復提醒,切不可放任自由,要持之以恒地反復強調課堂上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而又反復的過程。例如:課上要嚴格課堂紀律,要求學生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yè)和練習,操作課上要對學生進行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反復提醒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以正確的方式開關機,不用力敲打鍵盤和鼠標,下課后要將電腦,鼠標、鍵盤、凳子擺放整齊。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會初步稱為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從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到真知,提高他們的專業(yè)學習水平。
3.將養(yǎng)成教育深入校園活動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想象力豐富,他們想極力地表現自己。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增強學生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給學生較多的展現自我的機會,學??梢远ㄆ谂e行多種與計算機專業(yè)相關的競賽活動。例如組建計算機課外興趣小組、組織學生參加五筆打字競賽、課件、網頁、動畫制作大賽等,讓他們在競賽中體會學習帶來的進步與樂趣,讓他們在競賽中得到激勵,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從而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找到成就感,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打造家庭、社會和學校聯合的協作式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既需要學校老師的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深入學生個體,以便因材施教;家長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配合學校工作,擔當起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科學上網,協助學校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只有學校和家庭雙方緊密配合,才能讓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得以順利進行。此外,校企合作也是值得引進的教學方式。學??山M織學生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到電腦市場、廣告公司或打字社去從事與計算機專業(yè)相關的操作,從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找學習上的差距,鞏固學生在校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提前感受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要,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千千萬萬的孩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高素質人才是建設祖國的棟梁,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也是國家對祖國未來的期待與要求,計算機專業(yè)要有長遠的發(fā)展,就應從養(yǎng)成教育入手,培養(yǎng)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操作能力,為今后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田立佳.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滲透德育[J].大江周刊·論壇,2013年4月
[2]夏志民.淺談中職學生教育[J].科技風,2010年6月
[3]王體民,張成東.中職學生養(yǎng)成教育初探[J].中職教育
[4]田偉龍.試論養(yǎng)成教育對中職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J].學園,2013年第7期
[5]陳曉.中職學校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探索[J].教育教學研究,2010年第30期
[6]《教育心理學》(第2版)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