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祥
【摘要】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包含著全新教育的實踐活動。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選擇探究的策略,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利用多種渠道收集信息,應用各種材料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語文教學;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包含著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學實踐活動。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選擇探究的策略,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利用多種渠道收集信息,應用各種材料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就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意義、實施策略及其應注意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理念的詮釋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它是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的更新,是學習的革命。探究性學習以學生自主性為主,探索性為基礎,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探究專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二、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探究性學習,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里,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從傳授者變?yōu)樘骄啃詫W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也不再只是作為知識的授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究性學習,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也強調“語文學科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這就要培養(yǎng)語文的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三、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開展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知識結構等特點,尤其是生理、心理,學習活動變化的梯度,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應該是靈活的,方法也是多樣的,確保學生也通過一定的努力,獲得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1.從生活與課本中設定學生感興趣的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外顯過程。探究性閱讀能否很好開展,關鍵是確定探究課題。至于如何才能選準選好探究課題,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堅持把課題的選擇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對課題的探究始終保持巨大的內在動力,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求知欲和探索熱情,并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鑒于此,我認為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選題。
(1)從生活中設定探究課題。“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生經(jīng)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如《飛天》就是一個從生活中尋找到的好課題。我們班在神舟六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期間選擇開展了這一課題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一方面,在電視里、互聯(lián)網(wǎng)上相關材料較為豐富,另一方面,本課題切合時宜,與學生生活較貼近,容易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他們分別從“古老的傳說”、“‘神五跨越”、“‘神六輝煌”、“永遠的夢想”等內容作為探究的切入點,進行了深入有效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的目的更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有關航天知識、探究廣袤宇宙的興趣。這一角度的選題,不僅能夠克服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中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而且為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開辟了渠道。
(2)從課文中設定探究課題?!罢Z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弊鳛檎Z文教師還應努力在學科領域的教學中使書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在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中努力開發(fā)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項綜合性學科的學習活動,它包括探究者──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綜合能力,文獻檢索能力以及探究報告的編制能力等內容,而小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最為薄弱?;顒右潦?,我們就發(fā)現(xiàn)學生在時間的分配、學習的順序、成員的分工等許多方面均表現(xiàn)出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呢?我認為,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要站好位置。因為,在探究性學習中的師生之間形成的是一種極其密切的認知關系,教師要丟棄“解惑”職能,保持“引而不發(fā),躍如也”的態(tài)勢,保持一種認可與耐心的氛圍,等待學生去自主地探究發(fā)現(xiàn)。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研究能力。
3.在探究過程中注意體現(xiàn)學生的個人特長和整體力量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這種學習既需要學生發(fā)揮各自不同的學習特長,又依賴組內每一成員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在課題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學生的個人特長和整體力量協(xié)調起來。具體表現(xiàn)在讓細致認真的學生偏重于檢索文獻,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偏重于對較困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讓文筆流暢的學生偏重于文章的寫作,讓擅長電腦的學生偏重于電腦的操作;讓能力強的學生承擔工作量大的任務,讓能力弱的學生進行簡易操作的工作等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發(fā)揮各自的長處,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和發(fā)展的機會,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四、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強調問題意識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問題是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2)選準探究要點要從整體入手,在課文的特色、主題處切入,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探究,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3)注重探究過程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不一定像專家那樣,必須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應該避免“成人化”的傾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的途徑,學習的過程才是我們追求的結果。
(4)把握評價尺度?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評價,重視的是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探究方的多樣性。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總而言之,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學改革中新提出的學習方式,它并非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否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能使他們的個性、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
[3]安桂清.《“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反思》
[4]石中英.《試論研究性學習的性質》
[5]馮新瑞.《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