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露
摘 要: 人從出生到死亡,不斷努力地在社會中尋找認同歸屬感和自我實現(xiàn)感。熱血方剛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發(fā)展迅速,有強烈的被同類群體認同的需要,若這需要被打擊,便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每位初中學生都有可能產(chǎn)生厭學問題,基于該問題的廣泛潛在性,本文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探討減少中學生厭學情緒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初中學生 厭學心理 教育策略
一、初中學生厭學概述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nèi)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tài)度和厭學行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做過大型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尤其是中學生(游夏茵,2000)。
Barbara Sommer對25個逃學者和25個非逃學者進行對比研究,認為逃學的最大原因是討厭學校和教師。Henry Kimberly L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父母親的教育、放學后有大量無人監(jiān)管的時間等與逃學有顯著相關。
主要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初中生厭學。內(nèi)因,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第二體征變得明顯,面對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內(nèi)心矛盾困惑增多,若沒有得到合理引導,則容易在新的社會集體生活中迷失,產(chǎn)生厭學情緒。外因,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中的不良因素,家庭貧窮,父母離異等;學校管理機械嚴苛,教師教學方法單調,學習材料枯燥難學;社會中不良資訊,等等。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類有能力掌握自身的發(fā)展?!苯逃谋举|是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培養(yǎng)活動,穩(wěn)妥地解決學生厭學問題非常重要與緊迫。
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概述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亞伯拉罕·馬斯洛把人類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產(chǎn)生次序分為五個層次,即五個等級,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俞文釗,2002)。①生理需求。這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②安全需要。這是人類保障自身身體心理安全不受威脅和侵害等。③社交需求。即歸屬與愛的需求。④尊重需求。自尊自重,得到外界認可和尊重。⑤自我實現(xiàn)。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統(tǒng)一。
馬斯洛在提出人的動機和需要理論的基礎上,認為人類具有巨大潛力,在滿足個人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刺激人的潛能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個人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基于該理論,結合實際現(xiàn)狀,探討解決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的教育策略。
三、實際教育策略
我們將從生理、安全、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的五個方面,結合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協(xié)作闡述教育策略。
1.生理需要。正所謂,人窮志不窮,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溫暖平和的人文關懷,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國家應加大對農(nóng)村學校的財政撥款。青少年應保證必要的睡眠時間,保證白天學習的效率。學校應減輕不必要的課業(yè)負擔,組織豐富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
2.安全需要。青少年要具備辨別是非黑白的能力,學法、懂法、遵法、用法。反對家庭暴力和專治統(tǒng)治,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協(xié)作。加強法制道德宣傳,杜絕校園暴力。社會媒體應當傳播團結互助友愛等積極資訊,為青少年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
3.歸屬需要。青少年要想獲得歸屬感,首先就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融入群體生活中。父母應營造溫暖舒適的家庭氛圍。教師關愛學生,引領學生在班集體中找到自我歸屬感和幸福感。學校適時組織集體競爭活動,要求學生共同協(xié)作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集體精神。社會加強宣傳社會價值和愛國情懷等。
4.自尊需要。青少年在從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階段,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青少年必須自尊自愛,同時尊重他人。營造家庭平等民主自由的寬松環(huán)境,溝通協(xié)商,達成共識。教師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提高抗挫能力,促進青少年發(fā)展,消除負面,消除自卑、自負、嫉妒、孤僻、脆弱、焦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等。
5.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高級的需要。青少年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青少年應當結合自身特質和祖國的需要,確定人生理想和目標。父母鼓勵青少年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素質教育的首要標志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和教師要真正厚愛厭學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和學習以外的閃光點。
參考文獻:
[1]Barbara Sommer.Whats different about truants A comparison study of eighth-grade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85,14(5):411-422.Abstract retrieved 2007-03-06,from Springer database.
[2]Henry Kimberly L.W ho s' Skipp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Truants in 8th and 10th Grade.Journal o f School Health,Abstract retrieved 2007-03-06,from EBSCO host database,2007,77(1):29- 35.
[3]傅安球,聶晶,李艷平,金蓓蓓,崔君紅.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其干預與學習效率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2,VOL25(1).
[4]黃海建.學生厭學心理的探析與矯治.[J].基礎教育研究,2002.
[5]俞文釗.管理心理學(上冊)[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2:245-248.
[6]游夏茵.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向教育提出嚴峻課題[J].中新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