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在新課標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和認知行為,讓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倡探究性學習。為此,本人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認識到需要轉變教學的角色、增強學生的探究觀念、注重探究過程的教學,詳細地論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學習方式;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076-02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從而塑造學生完善的品格。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提高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只有如此,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探究性學習思想的提出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教學思想。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1.彌補了傳統(tǒng)意義上高中語文教學的缺陷。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重點是實施“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學課堂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占據了主要的位置,制約著學生和教材,教師決定了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和多個方面,因而未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個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僅僅是為了應對高考,學生所學習到的大多是應試的方法,而未能夠體現(xiàn)語文這門課程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2.推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推動力,而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和理解知識;探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學會更多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傾向于縱向和橫向的探究,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探究性學習的模式激勵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互動以及通過集體的思維互相地誘導、鼓勵、引導,有效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啟發(fā)學生更加全面和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這種平臺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3.探究性學習自身的優(yōu)越性。探究性學習能夠擺脫舊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盡可能地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它堅持了以人作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因此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1.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具有多種形式,其中,比較有效的形式是學生的演說、朗讀,課本劇表演等。比如,教師在講解《雨巷》這一篇文章的時候,能夠借助音樂的渲染,使學生融入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中,在學生體會到一種幽幽的情緒之后,教師再充滿深情地閱讀這一篇文章,并且提問學生:“這一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探究,因而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對于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學生是較難迅速領悟的,這就要求教師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荊軻刺秦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從網上下載關于荊軻刺秦王的電影資料,再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給學生,因為教師這種做法等于是復活了歷史,所以能夠強烈地沖擊學生的視覺,然后教師提問學生:“荊軻是在什么樣的形勢下刺秦的?”等等,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地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2.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探究性學習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具體而言,自主探究的方式有以下兩種:第一,緊扣情境,換位考慮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啟發(fā)學生關注自身充滿興趣的地方,要么是通過有關角色的引入、要么是通過文中的角色換位考慮問題。比如,對于《邊城》這一篇文章,由于它留有很大的空白,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探究《邊城》的結尾部分,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地感受到文章中翠翠在羞澀和懵懂中對愛情的渴望,而文章結束部分的凄涼能夠指導學生對翠翠愛情的“悲”進行理解,再深入探究的話,可要求學生對《邊城》進行續(xù)寫,這樣,學生就能夠體會到作者滿懷“愛”的真諦。第二,在文章矛盾處進行探究。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看似矛盾實際是合理的,教師可要求學生大膽地探究這些矛盾。
3.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進行認真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也要求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一起探究問題的答案和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只有如此,才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將教師指導學生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處理好,不但注重學生在教師啟發(fā)下的探究,而且注重在教師啟發(fā)的前提下,跟學生進行合作;不但注重探究中教師自我的感受、體驗和觀念,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考慮問題,而且注重探究中學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觀念,這樣才可以將師生間合作,溝通和傾訴的重大意義體現(xiàn)出來。比如教師在講解《記念劉和珍君》這一篇文章之前,要求學生分組合作查詢有關魯迅的一些信息,查詢魯迅先生一生中在不同時期所經歷過的事情以及思想的變化,當然,因為學生較難總結得非常完善,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對所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和歸類,然后對每個小組進行分發(fā)。最后的時候,教師要求每一個小組的代表站起來匯報結果,此時也要求有教師的合作,當學生代表說完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補充。這樣,師生在快樂的探究氣氛中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4.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探究性學習中,評價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教師應當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并且實施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統(tǒng)一、評價結果和評價過程相統(tǒng)一,以及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統(tǒng)一的策略。評價的內容是學生學習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像是課堂表現(xiàn)和學習態(tài)度等,教師的評價重在激勵學生。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無論是一個小小的發(fā)展和進步,還是毫無思考價值的觀點和提問,教師都應當肯定和激勵學生,并且激發(fā)學生進行進一步地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探究性學習,不但能夠為學生講解語文知識,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學與動手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素養(yǎng),最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意識到探究性學習需要跟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目標相符合,不但重視事物的現(xiàn)象,而且還應當重視事物的本質,將群體和個體以及受動和能動的要素協(xié)調好,從而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文匯.對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上旬),2012,(06).
[2]王金川.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語文建設,2013,(11).
[3]魏麗娜.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探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1.
[4]孫松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