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明
〔關鍵詞〕 作文教學;情感體驗;命題;“下水”作文;
評改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5—0057—01
在新課標大力推行的今天,我們的初中學生寫作中卻有許多無病呻吟、無話可說的文章。寫作應是人情感的自然抒發(fā),它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因而,我們需要情感,呼喚情感。那么,應該如何去做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作文創(chuàng)建為一個學生釋放情感的平臺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痹诮虒W中,我們應構建一個輕松、活潑、民主、和諧的交流平臺。教師應用自己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進行碰撞,要把他們當朋友,體驗他們的心理,尊重他們的見解,保護他們的隱私,讓學生能夠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從而把作文作為一個大膽訴說自己心靈感受的平臺,寫自己想寫的,說自己想說的,做到“我手寫我心”。
二、設置情境,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鞭r村學生由于生活經歷比較簡單,對各種情感的體驗不是很豐富,這對于寫作是比較不利的。所以,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我常在課堂上,讓學生角色互換,扮演成不同的社會身份,走進生活,積淀情感,用心去體驗生活給他們的感受。另外,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學生們的情感世界豐富了,情到深處的作文就多了起來,學生學會了為生活所感動。
三、命題激趣,誘發(fā)情感
學生作文是傾吐生活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實際生活的反映。學生作文首先接觸的是題目, 題目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心中激蕩起來。反之,命題不考慮學生的生活積累,不考慮能否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在一定意義上會違背學生的寫作心理,壓抑學生的作文情感。命題要充分考慮初中生的感情實際和需要,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做好“蓄情”,直抒胸臆
“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蔽以谧魑慕虒W中,一般會提前幾天告訴學生寫作方向,讓他們搜集相關素材,積累體驗,做好“蓄情”。正因為有了情感的體驗與積累,到寫作時他們便會“不吐不快”,寫作的熱情與激情勃然而發(fā),寫出一篇篇充滿真摯情感的佳作。
五、下水引路,溝通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碧K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作文的“下水”,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教師“下水”,可親自嘗試寫作的甘苦,了解關隘溝坎,取得指導學生作文的主動權,就能教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教師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樣立意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等體會告訴學生,利于密切師生關系,溝通師生情感;教師“下水”作文豐富的詞匯、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師經?!跋滤贝狗叮€能以健康而強烈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意相隨,喜歡作文。
六、加強評改,深化情感
實踐表明,學生了解學習結果比不了解學習結果更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情感,促進學習的進步。因而作文批改其一要及時,以滿足學生盡快了解自己寫作結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點撥,富有啟發(fā)性。恰當的評語既能使學生明確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門徑,又能通過它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其三,褒貶適度,注重鼓勵性。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特別對后進生,更要多加鼓勵,讓每個學生見了作文評語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評語要有親切感。美國專門從事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認為,“師生之間正常的個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寫作教學的基礎”。我想,他所指的“個人磋商”,大概不只局限于師生間面對面的交談,也應包括“作文評語”這一形式。學生在接受知識或評語時,有情感參與,是有選擇的。如若老師的評語內容空泛,只評不導,或不痛不癢,草草了事,就會使學生從情感上拒絕它,討厭它,甚至產生消極對立情緒。親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語氣,利于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氛圍,使學生讀著仿佛覺得老師在同他親切交談一般,懷著愉快的心情,樂于動腦想,認真動手改。使整個的作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