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萍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作文;觀察;閱讀;技巧;評改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5—0051—01
目前,作文難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和學生,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學生怕寫,教師難教。如此狀況,原因何在?筆者認為,致命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可見,興趣在學生作文中起著支配作用,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突破口,是學生寫作入門的向?qū)?,學生只有對寫作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才能有傾吐的欲望、寫作的動機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熱情。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應(yīng)當充分利用興趣這一巨大動力,以提高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
一、 觀察生活
學生的寫作興趣源于生活,若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闊,其寫作文時才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教師在教學時,應(yīng)采用開放式的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把學生帶到室外,讓學生接觸生活,走進大自然,開闊視野,給學生提供獲取素材的機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捕捉靈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作文時,要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引導學生去觀察人物的行為舉止、神態(tài)外貌,聽他們的語言。在指導學生寫記敘文時,就要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讓學生知道習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意義、有趣味、新鮮的事??偟膩碚f,現(xiàn)在的學生見聞受到限制,語言積累少,但廣闊的大自然給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教師要做教學實踐的有心人,平時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么學生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二、廣泛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廣泛的閱讀能拓寬視野,增加學生對文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廣泛的閱讀首先應(yīng)立足于語文課內(nèi)的閱讀。選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復閱讀的美文,所以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通過課內(nèi)閱讀,學習名家的寫作技巧,增添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好感。另外,教師還應(yīng)建議學生訂閱《語文報》《作文報》等有益刊物,對一些好的作品,組織學生集體閱讀,并討論其在寫作方面的閃光點,從而幫助學生廣泛地開展課外閱讀。當然,為了提高閱讀質(zhì)量,教師還應(yīng)告誡學生要有選擇地閱讀,要讀好書。對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積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練的句子,學生閱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寫作興趣才能提高,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寫作時才能達到質(zhì)的飛躍。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難引人注目,高山上的泉水才會招人喜愛。細而究之,山泉在崎嶇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風采。學生不喜愛寫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縱然有了寫作興趣,也難以寫出好的文章來,猶如過河渡水缺舟橋。為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技巧的專門訓練。訓練則可采用多種方法:一種是專項訓練,包括如何寫開頭,如何過渡,如何選擇典型事件,如何描寫人物等等。另一種是綜合訓練,這要在專項訓練的基礎(chǔ)上進行。無論何種訓練,都要有計劃地進行,要宏觀訓練和微觀訓練相結(jié)合,制訂好年度訓練計劃。練前明確目標,練中恰當引導,練后合理評析。特別是重視訓練后的導向性評價誘導,使學生感到他們在寫作技巧上不斷進步,企盼著下次寫作課的到來,人人產(chǎn)生強烈的表現(xiàn)欲。
四、評改升華
學生剛開始寫作文,肯定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教師的批改,但教師在評改時切忌“一棒子打死”,不注意學生的感受。教師應(yīng)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氣和地、開誠布公地向?qū)W生提出批改意見,讓學生樂于接受。同時,教師還應(yīng)做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再加以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樂于寫作、樂于展示自己。特別是那些作文后進的學生,教師要學會用“放大鏡”去發(fā)現(xiàn)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有一個詞、一句話寫得好,教師也要抓住機會在班上讀一讀,并且給予表揚,增強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努力,點點滴滴地引導。只要教師做作文教學中的有心人,耐心地不斷地摸索,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定能再上新臺階。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