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祖春
摘要:寫作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chǎn),既沒有刻板的套路,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技工學校語文寫作應以課文為范本,以生活為啟迪,以實際需求為素材,結(jié)合一般的寫作方法,不斷地訓練。在此基礎(chǔ)上,加之以文體文法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規(guī)律,并具有較好的表達自己所思所感的能力和一定的辭章修養(yǎng)。同時也會增強學生的閱讀和分析文章的能力,適應以后社會生活和發(fā)展的需要。
關(guān)鍵詞:素材積累?文章結(jié)構(gòu)?寫實性
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聽、說、讀、寫。然而,作為“寫”的作文教學是最難操作的一項教學活動,廢時耗力。就目前來說,語文寫作教學的方法和實踐還存在許多困惑。教師對作文的訓練還非常盲目,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心里沒譜。有些學生秉持實用主義的思想,認為寫作對于今后的就業(yè)、生活沒有多大實用價值;有些則視作文為負擔,常感到無話可說;或抵觸,干脆將作文題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檢索,作文也就完成了,甚至使用許多網(wǎng)絡語言,例如“趕腳”(感覺)、“可素”(可是)、“有木有”(有沒有)、“蜀黍”(叔叔)等等。這也給語文教育工作者出了難題,不知是應該適應潮流還是應該加以規(guī)范。
那么,寫作教學真的是無所作為了嗎?現(xiàn)代生活充分表明,一個羞于啟齒或懶得動筆、語言文字貧乏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既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也不能確切理解別人的表達,在社會中立足和發(fā)展的困難可想而知。書面語言在當今人類活動中仍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某些網(wǎng)絡語言正反映一些人用詞的膚淺與貧乏,這也反映了寫作教學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加強。
對于寫作教育,著名學者夏丏尊曾指出:“專一依賴法則固然不中用,但法則究竟能指示人們以必由的途徑,使人得到正規(guī)。”金末學者王若虛在《文辨》中寫道:“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休乎?曰:有。然則果何如?曰:定體則無,大體則有?!庇纱丝梢姡瑢懽魇歉挥趧?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chǎn),既沒有刻版的定程,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更沒有秘訣可傳。但是,寫作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有方法可求的,而寫作方法的未知性和多樣性正是寫作的魅力所在。筆者想從素材的積累、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習作等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從觀察與感受中積累素材
寫作能力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多方面修養(yǎng)在寫作中的綜合反映,寫作需要正確而深刻地認識生活,觀察與感受則是認識生活的基礎(chǔ)和起點。魯迅先生指出:“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思結(jié)想,一揮而就?!边@是魯迅先生的經(jīng)驗之談。一些著名作家也都是善于觀察與敏于感受的人。朱自清夜游荷塘,深感其靜美,而有《荷塘月色》;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深感列夫?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而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什么是觀察呢?觀察就是仔細地察看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xiàn)象,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把握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萬事萬物的形狀、色彩、聲音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福樓拜曾這樣教導莫泊桑:“才能就是持久的耐心,對你所要表現(xiàn)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去觀察它,以便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p>
什么是感受呢?感受就是由觀察到的外界事物而引起的心理活動,就是體會,包括對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感情的)和對其本質(zhì)、意義的認識(思想的),由此而產(chǎn)生積極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有觀察就有感受,有什么樣的觀察則有什么樣的感受。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前兩句是觀察,后兩句是感受,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富含哲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前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是觀察,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奇幻夸張的感受與想象。
觀察和感受的兩種形式。一種是無意的觀察與感受,就是沒有特定目的,而被自然、社會生活中平常的人、事、物、景所感染,如課文《美腿與丑腿》等許多篇章,就是在這種觀察和感受的基礎(chǔ)上即興寫成的。另一種是有意的觀察和感受,就是根據(jù)特定的目的,選擇特定的目標,如課文《中國,水的困惑》,作者用大量精確的數(shù)據(jù)和事實來說明我國的貧水問題,作者在寫作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調(diào)查研究,分析思考得出解決水危機的對策。
從觀察中,人們不僅可以吸取知識,而且可以使已有的知識活躍起來。多觀察可以得到寫作所需要的材料,并能從中獲得感受和啟發(fā)。所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鍛煉敏銳的觀察力是寫作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功。
二、合理安排作文的結(jié)構(gòu)
有了觀察和感受,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素材的問題。平常我們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總是從文章的層次、段落,主次、詳略,過渡、照應,開頭、結(jié)尾中去解讀,但從教學實踐看,這樣講難免過于繁瑣。對于文章的結(jié)構(gòu),講解得比較形象的是元代的喬夢符,他曾這樣說過:“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毖院喴赓W,從技工學校的教學實踐看,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容易接受。
所謂“鳳頭”,是指文章開頭應像“鳳頭”那樣美麗、俊秀,富有吸引人的藝術(shù)魅力,也就是文章開頭應該新穎別致。如記敘文開頭,無論是順敘或倒敘,還是插敘或平敘,總之要將文章的精彩部分展現(xiàn)在開頭。如論述文,首先得亮出自己的觀點、論點或主題思想。新聞消息更是將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要素展現(xiàn)在導語中。高爾基曾說:“文章開頭最難,它決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調(diào)。”
所謂“豬肚”是指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充實飽滿,有內(nèi)涵。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作者在引述名人名言得出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一論點后,列舉了阿基米德面對死亡、第歐根尼面對權(quán)貴、王爾德面對財富時的態(tài)度為論據(jù),說明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一論點。接著又列舉了讀書少女、青年畫家的例子,說明靈魂的高貴不是名人的專利,普通人也可以有高貴的靈魂。整篇文章說理充分、飽滿、富有說服力。
所謂“豹尾”是對筆力雄健的形象說明。文章的結(jié)尾和開頭一樣,它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結(jié)尾能夠使讀者回味無窮,加深認識。如課文《項鏈》就是這樣的杰作,小說描述了主人公瑪?shù)贍柕伦非笊狭魃鐣纳睿瑓s在參加教育部長家的舞會后將借來的鉆石項鏈丟失。為此,夫婦倆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與艱辛。然而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一條代表著富貴和奢華、使瑪?shù)贍柕麓蟪鲲L頭的項鏈,原來是一件贗品。這一個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給讀者無限的想象和懸念。
作文有了大致的框架結(jié)構(gòu)后,各種各樣的素材也就有了依托。
三、以課文為范本,以生活作啟示,“寫實”是著眼點
要提高寫作水平,關(guān)鍵還是一個練字。在學生階段“寫實”是作文的生命力,就像作畫需要“寫生”一樣,是基礎(chǔ)。所謂“寫實”,筆者認為就是以教科書為范本,以生活為啟迪,以身邊的點點滴滴作為寫作內(nèi)容和著眼點,學生的作文也有一個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如課文《荷塘月色》的寫作特色是作者通過對環(huán)境細致入微的觀察、細膩逼真的描寫、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展現(xiàn)出荷塘月色的靜美。學后,筆者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法,寫一篇《我可愛的家鄉(xiāng)》的習作,要求不可面面俱到,只寫家鄉(xiāng)的那人、那事、那山、那水、那境、那情。由于題材比較寬泛,熟悉,一般學生都能寫。如有位學生的習作有這樣一段描寫:“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充滿山核桃樹的地方,山核桃是我們那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可以說是我們的財神爺。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樹枝上長出了青青的葉子,漫山遍野看去,真像一個綠色的世界。陽春三月,山核桃樹上開出黃黃的小花蕾,金燦燦的一片。當夏天來臨時,花蕾結(jié)出綠珍珠一樣的小果實,一眼望去,宛如一串紫色的葡萄……”雖然有點流水賬,但不難看出是經(jīng)過一番仔細觀察和思考的,寫出了家鄉(xiāng)與別處不一樣的地方。
endprint
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一課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演講的特點和要求,也結(jié)合了上級教研部門關(guān)于開展“我為夢想而奮斗”的演講競賽活動,寫一篇演講稿,作為習作,也作為自己對未來的設(shè)想。同學們談夢想、談未來,在這些稀奇古怪的夢想里,可以看出每一個與平時不一樣的學生。幾乎全校學生都參與了寫作,并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人人上講臺演說,經(jīng)過幾輪競賽,有三位同學作為學校代表參加了杭州市的演講比賽,并獲得名次。
《天堂與地獄比鄰》一文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三封家書,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工作、學習、人生的看法,得出人生的天堂或地獄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道理。學后,筆者要求學生也給父母親寫一封家書,談談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的情況,并寄回家中。在電話、短信、電子郵件非常發(fā)達的今天,提筆寫信越來越成為一件稀罕事。在這些家書中,有的寫得情真意切,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更有的寫出了平時少有的懺悔之情,這也是只有在書面語言中才能表現(xiàn)的情感。由于要寄給父母親看的,同學們特別認真。筆者認為,我們的學生不是缺乏情感,而是缺少情感的表達方式。
在寫作實踐上,作文修改也是重要一環(huán)。據(jù)國外的權(quán)威研究證明,職業(yè)作家用25%的時間修改他們的手稿,而中學生僅用不到1%的時間來修改他們的作文。顯然,我們在講授作文時最不重視對作文的修改了。事實上,作文修改是一個精細化的過程,只有通過修改,才能發(fā)現(xiàn)遣詞造句、文章結(jié)構(gòu)等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切合技校生實際,加強應用文寫作訓練
培養(yǎng)應用性技術(shù)人才的學校在寫作方面還應加強應用文教學。從初中進入技校的學生在應用文寫作方面有許多空白,有些學生連請假條、申請書等常見的公文書寫都有困難。技校語文老師應將應用文知識轉(zhuǎn)化為日后學生工作、生活的實際應用能力。然而有時教師感到應用文寫作教學空間狹窄,學生覺得應用文枯燥乏味。但如果我們把教學置于實際,也許就“有教頭”和“有學頭”了,比如學生的求職過程,從收集信息到自我推薦、求職簡歷、面試競聘演講、自我介紹、應聘對話、簽訂意向書合同、上崗演說等等。這種教學方法一開始就給學生一種聯(lián)系實際、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思維,寫作的真實感很強。開始有的學生不以為然,但在觀摩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過程后,一種緊迫感油然而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實際工作案例作為寫作內(nèi)容和著眼點,廣泛吸收各學科的知識,這樣在熟悉寫作格式的同時能了解實際工作的具體情況。這些體驗將會為學生今后實現(xiàn)就業(yè),迅速實現(xiàn)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zhuǎn)換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同時這種方法還能從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實踐得來的真知和寫作的文本相互印證、對照,互為補充,進而掌握應用文的寫作要領(lǐng)。
總之,寫作教學最能體現(xiàn)和反映語文教學的成果。技校學生多數(shù)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教師總是把他們當做“后排生”,其實是低估了他們的能力。技校學生正處在生理與心理重要的轉(zhuǎn)折期,有很強的參與需要和表現(xiàn)欲望。只要教師認真地加以引導,以課文為范本,以生活作啟示,以實際需求為素材,結(jié)合一般的寫作方法,不斷地訓練,這些學生也能寫出好文章。對于教師來講,技工學校沒有高考的壓力,這也給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造空間。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資中筠認為:“一個國家的人,他的文化水平拿什么來衡量?除了專業(yè)之外,他的基本文化水平,就是他本國的語言和文字的能力,加上他對本國歷史的了解?!币虼?,寫作教學不只是“知”的事情,更是“行”的事情,提高技校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素養(yǎng),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朱伯石.寫作概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2]馬笑霞.語文教學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林正范,賈群生,任順元等.課程更新與教師行為的改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杭州市第四機械技工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