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麗
摘 要:教學模式是各種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組合,而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目前高職公共基礎課中較多使用“雙主體互動”的教學模式,有多種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得到廣泛使用。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素質,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用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一、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依據(jù)一定的教學思想、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對影響特定教學目標達成的若干變量(要素)的組合方式。教育專家們經(jīng)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多種教學模式。 如歸納思維教學模式、探究訓練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法、任務驅動、一體化教學等。每種教學模式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有的側重過程,有的側重組織形式,有的側重思維訓練。世界上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普遍適用的,因為教學情境是千變萬化的。
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需要組織相關教師,認真分析課程的結構特點,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另外還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與教學特色設計、選擇和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充分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源。最后需要定位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設計出教師作為指導性活動的指揮者和學生作為自主性活動的參與者的教學方案。
高職教育公共基礎課教學中較多使用的教學模式是“雙主體互動模式”,而專業(yè)課教學中較常使用的是“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公共基礎課的“雙主體互動模式”主要采用以下的結構進行教學:一是導學階段,學生復習知疑,預習明的,教師組織輔導,反饋調控;二是自學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解疑問難,教師問題再導,組織激勵;三是研究階段,學生相觀而學,深入研究,教師達成教學;四是辨析階段,學生互動學習,明理創(chuàng)新,教師點撥誘導,完善提高;五是發(fā)展階段,學生運用深化,自主發(fā)展。
二、教學方法
實現(xiàn)教學程序需要具體的教學方法。目前有一些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項目任務法
項目任務法的大致方法是: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由學生自己閱讀材料,搜集素材,準備呈現(xiàn),并接受其他團隊的提問和考核。在這個過程中,既達到了課程的知識能力目標,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主動溝通意識。
2.關鍵詞法
關鍵詞法是指在學習的理論內容比較多,而這些理論內容又是下一步學習的關鍵基礎的時候,讓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總結理論內容中的關鍵詞,并用自己的方式將這些關鍵詞呈現(xiàn)出來,達到理解理論、鞏固知識的作用。
3.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指在一種人造環(huán)境或虛擬的情況下進行的教育活動。模擬教學分為模擬設備教學與模擬情境教學兩大類。公共基礎課中較多使用的是模擬情境教學法,即根據(jù)專業(yè)學習要求,模擬一個社會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具有與實際相同的功能及工作過程,只是活動是模擬的。通過這種教學讓學生在一個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崗位有一個比較具體的、綜合性的全面理解。
4.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就某個現(xiàn)實的問題提供情況介紹,指出面臨的困境、幾種選擇或已做出的行為,引導學生對這些困境、選擇或行為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對已經(jīng)做出的行為進行肯定、比較、矯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5.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實際也是模擬教學的一種,但是適用性更為廣泛。很多課程都無法創(chuàng)建比較真實全面的模擬環(huán)境,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模擬某些工作常見情景,然后根據(jù)學生可能從事的工作角色,創(chuàng)設該角色比較常見的工作情境,要求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角色扮演教學法特別適合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社會能力。由于社會交往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與幾乎所有的職業(yè)有或多或少的關系,因此角色扮演對于提高學生通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成長
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對教育者的素質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教學不再是傳授、給予或灌輸,而是激發(fā)、指導和幫助,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適應不同學生和課程,在新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這個背景下,教師成長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教師素質提高,才能夠讓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得以真正的落實貫徹。
首先,學校要形成學習型組織,不僅讓教師做到終身學習,而且要經(jīng)常組織學習。其次培養(yǎng)教師的團隊精神。職業(yè)院校課程改革,是一個項目組、教研組乃至整個教學部門的工作,需要大家分工協(xié)作,共同奮斗。培養(yǎng)教師的團隊精神,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各自為政的教師管理方法,運用恰當?shù)恼吆图顧C制,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既能夠分工合作,也能夠協(xié)同作戰(zhàn)。再次,教師要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整合。教師具備三個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專業(yè)知識,即教師的學科知識;二是公共基礎知識,即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三是教學實踐知識,即對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教師的個人成長就是需要將這三方面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并成功應用于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