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棟
內(nèi)容摘要:對選修課的教學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爭議,有的老師認為選修課教學應該完全照搬必修課的教法進行教學,也有的人認為選修課教學應該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作為主體去探究,正是針對這種現(xiàn)狀,對選修課的教學,本人提出了自己的以下看法:1、提高認識,準確定位選修課;2、要突出對學生的學法指導;3、讓選修課具有時代的氣息;4、讓選修課更像語文課;5、注重積累,兼顧高考。
關(guān)鍵詞:選修課教學 準確定位 學法指導 兼顧高考
“選修課必修化”“選修課等同于全修”是目前高中語文選修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老師對于選修一直抱著不敢放手的想法,寧可求“全”求“深”,惟恐“掛萬漏一”。其實,選修自有選修的特點,選修課與必修課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自主性、靈活性遠遠超過了后者。如果完全照搬必修的教法,教師將每一個選修模塊中的內(nèi)容逐篇精講過來,顯然違背了選修課設(shè)計的初衷,而且也不切合教學實際。正如有關(guān)專家指出的,對必修內(nèi)容要“精讀不嫌細”,而對選修內(nèi)容則“寬泛不怕粗”。以下筆者就選修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認識,準確定位選修課
選修課是必修課的拓展與延伸,開設(shè)的目的是要充分舒展和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從而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華東師范大學趙志亮教授強調(diào):“既不要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又不能把選修課上成隨意的講座?!蔽艺J為,必修課的教學理念應該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引導夯實學生的基礎(ch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發(fā)展。而選修課的教學理念應該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主,要使學生借助于必修課所學的知識和能力來選擇性的學習,以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教師應該樹立這樣的教學理念:選修課應該讓學生自己“學完”,而不是由教師來“教完”。教師只有真正進行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選修課的教學才能變得有價值、有意義。我們應將選文的教學價值與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相結(jié)合,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例如,在學習選修一《唐詩宋詞元曲選讀》時,老師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用以面代點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的詩人的詩歌和同一時代不同的詩歌等重點突破對某一個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譬如王維的詩四首,就是四首不同風格的詩歌:田園詩、送別詩、邊塞詩等,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
二.要突出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在選修課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也就是要突出“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這“三性”我們在必修課的教學中,我們也強調(diào),但是其對于選修課的教學來說,則更為重要。選修課的教學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主動去研究,讓學生合作學習,而教師則適時指導即可。
1.引導學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究和討論。探究和討論是一種重要的語文運用能力,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學習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向縱深發(fā)展,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例如我們在學習選修九《傳記選讀》中的課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站在現(xiàn)代社會的角度,我們應如何看待杜十娘的死?”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觀。
2.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相關(guān)知識的梳理和延伸拓展。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我們應經(jīng)常引導學生對那些散亂而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這將大大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學習選修五《短篇小說欣賞》這本書時候,我們可以把小說的一些知識點,與學生做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
3.要引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交流,總結(jié)學習成果。新課程倡導要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養(yǎng)成相互切磋的習慣。要樂于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例如,在選修一《唐詩宋詞元曲選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如可以讓學生成立詩歌朗誦興趣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水平。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千古名句的意境描寫出來。通過相互交流,學生能夠取長補短,進而大大的提高自己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讓選修課具有時代的氣息
讓選修課具有時代氣息。我的理解是,選修課應該置身我們的時代,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如果面對現(xiàn)實,應該承認現(xiàn)在的語文課距離真正的、理想的語文課還很遠。因此,我們覺得,選修課應該利用課程和教學的優(yōu)勢,向理想的語文課堂靠的更近點,而不是另行建立一套所謂“選修課”的標準。我認為老師可以把時下在學生群體中流行的事件和語文的選修課結(jié)合起來,拉近學生與語文學習的距離,讓學生從心底對流行事件感興趣了,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的開始。例如:玉樹地震、周洋感謝事件、釣魚執(zhí)法事件、眾多的見義不敢勇為事件、哥本哈根會議、氣候異常、各種各樣的“被”事件、豐田汽車召回事件、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搶險救援、青歌賽選手認不得國旗事件……老師在此過程中應起到引導或推動作用,把他們對事件的見解引導到語文學習中來。
四.讓選修課更像語文課
為了讓選修課更像語文課,在選修課上,不應該有對錯之分。越是有爭議的問題,就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習語文不應該受什么束縛,不該局限于任何一本課外指導書。不斷的突破創(chuàng)新才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方式,這樣會讓學生有成就感,有動力自主自覺地繼續(xù)研究語文知識。
此外,選修課的課時應該是非常充裕的,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深入語文選修課的重要保障。讓學生在充裕的課堂時間中,能夠游刃有余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能夠與同學或者與老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當然,最后必須有總結(jié)時間??偨Y(jié),對選修課的學習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過程,包括整個學習過程,都要讓學生作為主要的承擔者:記錄問題、查找資料、匯總分析、集體展示。學生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學到很多相關(guān)的知識。
現(xiàn)在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花費更多的課余時間去完成。同樣,學生一旦喜歡上選修課,他們的學習動力以及實際的行動將是誰都阻止不了的。自此,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選修課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快樂中積累語文知識,學習語文知識進一步遷移到實際生活中。這才是學生理想的選修課。
五.注重積累,兼顧高考
選修課教學還要從應對高考這一具體的情況出發(fā),教學中教師要在選修課的內(nèi)容和高考的考點之間建立適當?shù)穆?lián)系。目前,高考依舊是高校選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如果我們能在高考中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豈不是“錦上添花”嗎?例如,在學習選修一《唐詩歌宋詞元曲選讀》時,可以聯(lián)系高考“詩歌鑒賞”的要求,使學生在感受古代詩歌的持久魅力同時,提高自身的詩歌鑒賞能力。在學習選修九《傳記選讀》時,可以讓學生做相關(guān)的作文素材的積累和實用類閱讀的指導等等。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但按目前的教育形式,我們既要熊掌也要魚。當然認清何為魚何為熊掌是關(guān)鍵。因此在選修模塊的教學中,我們不妨抱緊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這只熊掌,同時也捎帶上輔助學生順利通過高考關(guān)卡這條魚,然后快樂出發(fā)吧。
總之,選修課作為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最基本的便是發(fā)揮它的語文課的功能。因此,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多一些“引導發(fā)現(xiàn)”,少一些“告訴約定”,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個性化的鑒賞,在某一領(lǐng)域深入探究;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文本間能夠展開自由交流,使課堂成為互動型、對話型、反思型課堂。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黃岐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