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如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成為了最為核心的內(nèi)容,而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剛好滿足了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通過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也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導學案;學生主體
導學案是教師為了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活動而設計的一種包含學習目標、學習流程、學習內(nèi)容的學習方案。教師通過導學案的設計,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更加明確化,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式學習,而變成以學案為引導的主動學習,因此,這種導學案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如今的素質(zhì)教育要求,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歷史雖然是初中階段一門必修課程,但是比起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歷史學科的教學時間很少,而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又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效率上保持較高的水平。教師通過在課前設計導學案,然后把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依據(jù)學案進行課前預習,到了上課的時候,學生能夠?qū)⒁獙W習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為教師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條件。當然,導學案要想發(fā)揮好的效果,設計質(zhì)量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那么,教師在設計歷史導學案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導學案的使用者是學生,讓學生對導學案感興趣是首要的一步。如果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上來就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類的東西,難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如果教師能夠在導學案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例如,通過一段小故事、一個小游戲等來引導學生認真地把導學案看下去,這樣,才能讓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得以愉快進行。
二、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導學案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然而,有些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往往把導學案當作教案來編制。在學案中,總是強調(diào)教師怎么教,而忽視了學生應當怎樣來學,這樣一份以教師為主的導學案實際上只是披了導學案“外衣”的教案而已。由于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這樣的學案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效果必然不會很好。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作為學案設計的初衷,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一些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內(nèi)容。例如,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使用一些學生比較喜愛的卡通圖案,運用一些溫馨的話語,采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比喻修辭等,這樣一份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設計的導學案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拿到學案以后才有興趣去用。
三、注意導學案設計的層次性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了每個學生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往往體現(xiàn)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方方面面。目前,大多數(shù)的教學活動采取的都是大班制教學,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生出現(xiàn)分化。如果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制一些具有層次性的導學案。例如,在設計練習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層次性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是基礎訓練,主要是一些熟悉教材以后就能夠回答出來的基礎類的問題。第二個層次是能力訓練,主要是一些在課本上沒有現(xiàn)成答案,需要進行一定的思考和總結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第三個層次是拓展訓練,這部分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具有較強探究性的問題。這類問題可以涉及到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識,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自己在課下思考和探究。這種具有層次性的教案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班制教學“一刀切”式的不足,使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機會。
四、注意問題設計的探究性
在歷史導學案中,問題設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能否設計好問題,對學生的導學效果往往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我們之所以要實施導學案式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設計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改革開放”這課內(nèi)容時,設計問題就從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入手,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春天的故事》這首歌的歌詞,然后從歌詞中提出問題:歌詞中的“老人”指的是誰,春天的故事為什么會出現(xiàn),思考一下為什么這個春天的故事是出現(xiàn)在“南海邊”,這個“春天的故事”給我們的國家發(fā)展帶來了哪些變化。就這樣,借著歌詞,從簡單到復雜的問題設計,逐漸將學生引入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內(nèi)容之中。這種需要思考一下才能答得出來的問題可以有效挖掘?qū)W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認真對待導學案的設計工作,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優(yōu)化導學案設計,努力通過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導學案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活動,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亮.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導學案的編制與使用[J].新課程學
習,2011(11).
[2]湯曉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
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7).
[3]段學會.簡析導學案模式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
教材教學研究,2011(6).
(江蘇省南通易家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