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利
【摘要】不同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情感,所以文章的語感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如何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培養(yǎng)語感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朗讀;感受;語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即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應讓學生多讀,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比較朗讀,培養(yǎng)語感
比較朗讀法,是指對課文中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語段的比較或文中人物形象的前后變化的描寫?!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然后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體會。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在比較中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如讀《故鄉(xiāng)》這篇課文中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時,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朗讀語氣應有所不同:少年時的閏土聰明、活潑、機智、勇敢,所以應該讀出輕快、喜悅、天真而豪放的語氣;中年閏土因生活的折磨、精神的摧殘,已經(jīng)變得麻木、遲鈍。所以朗讀時應該緩慢、聲音低而深沉,讀出謙恭又含糊的語氣。
對于環(huán)境描寫的朗讀,同樣會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心境。如《故鄉(xiāng)》這篇課文的開頭寫道:“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遍_篇環(huán)境描寫即道出了封建時代中國廣大農(nóng)村到處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朗讀時應聲音低沉一些。而《故鄉(xiāng)》中“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鋼叉?!边@里的環(huán)境描寫描繪出了一幅色彩明麗、和諧幸福的畫面,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應用稍快的語速,把閏土的機智勇敢通過語氣讀出來。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適當?shù)谋容^來體會課文中語言的精妙,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
二、形象感受,培養(yǎng)語感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若將語言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言語過程,將學生帶入課堂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這樣才能真切地感悟課文情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如教學《桂林山水》時,首先給學生展示桂林山水的整體畫面,配上美妙的音樂,再通過重點詞語的朗讀,使學生形象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如教《背影》中父親買橘子一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蹣跚”、“慢慢”、“用兩手”、“用腳” 等這些詞語說明父親老了,腿腳不靈便,行動艱難;“努力” 表示父親竭力克服艱難。學生通過這些詞語品味這感人的父子深情。在朗讀中,要讀出父親對兒子至誠、至愛的深情。
培養(yǎng)語感,首先要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來,心中有了文中整體形象,朗讀時才能再現(xiàn)文中情景。再結合重點詞語來朗讀、品味文中所要表達的意境。這樣學生朗讀的過程也就是語感生成的過程。
三、抓住關鍵,積淀語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抓住文中關鍵性的詞句進行朗讀,通過重點語句來指引學生感悟文章魅力,幫助學生把握語言的美感。如在《林中小溪》一課的教學中,我突出強調(diào)“早晚”、“到達”等詞語反復品讀,在學生的腦海里不僅出現(xiàn)溪水向前流動的畫面,而且也能體會溪水的那種自信、必勝的信念“所有的道路早晚一定會把它們帶到大洋?!?/p>
另外,還要指導好對話朗讀。對話朗讀是學生興趣最濃厚的角色朗讀,教師應利用學生愛讀、愛表現(xiàn)的這一心理特點,鼓勵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朗讀。扮演角色朗讀,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相融合,這樣就更能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內(nèi)心感受。如在《變色龍》中,我重點抓住“絕不”、“好好教訓”、“顏色”、“混蛋”、“豬崽子”等詞語,指導學生讀好奧楚蔑洛夫大耍威風、欺下凌弱的性格特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江海?!睖Y博的知識、語感的培養(yǎng),全在于日積月累。對課文的感悟,不能總停留在表面,應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如在教學《鼎湖山聽泉》第八自然段時,可以抓住文中把泉聲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鋼管”的樂聲來體會泉聲的千變?nèi)f化。在把泉聲寫得具體、有層次的同時,也給大家提供想象的空間,一幅美妙的泉水圖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只有讓學生通過朗讀,才能品出文中的深意,悟出文中的道理,感受文中的情感。
四、多樣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口和作者對話,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學習作者的語氣、神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時可以通過齊讀、自由讀、默讀、分組賽讀、角色朗讀等各種形式進行閱讀,并了解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揣摩課文中蘊含的哲理。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反復朗讀課文,特別是通過一些重點語句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黃山石頭的奇特造型,讀著讀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語氣表達出來了。在讀朱自清的《春》時,讓學生帶著喜悅和希望的情感基調(diào)進行朗讀,便可將學生帶進景色優(yōu)美的春天里?!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感情朗讀不僅是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調(diào)動。如:在讀了課文中描寫春天的句子后,給學生播放春天的畫面,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再讀課文。這樣,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加強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只要我們在語感教學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就一定會累累碩果。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