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旭紅
摘 要:光陰荏苒,時光的鐘聲使師生快步前進,伴隨著新課改轟轟烈烈的登場,深深體會到以前那種“一本書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學習興趣;課堂氛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一些看似熱鬧無比的“新招”“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走馬觀花式的檢查一下字詞,絲毫沒有落到實處;“課件滿堂飛”,有用沒用地讓學生沉浸在色彩絢麗的畫面中,而忽略了對語言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悟;“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跟著感覺走,迷失了基本的教學目標?!昂喓唵螁谓陶Z文,扎扎實實抓訓練”似乎成了一件十分遙遠的事。如何開展新課程改革下的有效課堂教學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課堂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xiàn)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課堂的策略
學習積極性從心理學上講,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具有的認真與勤奮、主動與頑強的能動心理狀態(tài)。所謂能動的心理狀態(tài)是基于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而產生的認真態(tài)度、積極情緒、頑強毅力和主動進取精神。學生在學習中才會表現(xiàn)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積極性通常體現(xiàn)在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態(tài)、情緒傾向和毅力等方面。它由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方面組成。教師如何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巧借興趣,要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效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總之,我們教師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也在課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我們教師去調動才能得到提高。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是教師主導的教和學生主體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表現(xiàn)在滿堂講,教師講什么學生就收什么,而是要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要讓學生這個主體活躍起來,嘴動起來,手動起來,思維動起來。課程改革后,教師由單一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到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只需要“傳授”,學生只需要“接受”,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智力、能力的不同,給予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教學要求和具體幫助。如果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就無法承擔新課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無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
三、探索新型的教學策略,形成高效的課堂氛圍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轉換師生角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還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更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由知識的持有者、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基礎是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的轉變。教師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保護好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到長久保持,做到樂意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教師要積極探求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同時,教師還必須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做到導有目標、導有方法、導有學法。
2.開展“小組”學習,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著獨特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讓師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師生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為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提供原動力。小組學習是班級授課制中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一定要運用好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要討論的問題,為合作學習打好基礎。在指導互助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扎實有效,做到分組要靈活、分工要明確、指點要巧妙。
3.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探究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條件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教學生學會求異思維、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擁有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擁有探究的自主權。只有這樣,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品質才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總之,隨著新一輪課程的不斷深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諸如此類的現(xiàn)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文課堂中我們要采用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師期待的高效課堂夢!
參考文獻:
[1]陳大超.研究性學習[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
[2]王卓,楊建云.合作學習[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