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如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又一輪改革,高中生可以選擇符合個人興趣愛好和發(fā)展需求的選修課程,歌唱是最容易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音樂形式,它不受教學設備和所報學生人數(shù)的限制,最易于在高中音樂選修課程中開展。因此,探討如何在選修課程中開展好歌唱教學課對高中音樂教師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著重從選課學生內心歌唱情感的激發(fā)、歌唱潛在能力的培養(yǎng)、歌唱音樂作品的選擇及歌唱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表演等方面來闡述這一課題。
關鍵詞:歌唱教學;歌唱情感;歌唱技巧;歌唱信心;歌唱興趣
隨著新課程的又一輪改革,在高中教學中開展選修課成為熱門話題。如何讓選修課成為學生真正的第二課堂,如何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點讓這門課程成為既高效又有意義的課程,我想老師們都有思索過。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認為:器樂畢竟是少數(shù)人能夠接近的,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最優(yōu)美的樂器,才會使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立足于本校的教學設施和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在高一選修課中開設了聲樂(歌唱)藝術課。下面是我在教學中覺得可取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討:
一、以聽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歌唱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歌唱課的學生從本質上來說已經(jīng)對歌唱藝術發(fā)生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學習興趣,我們教師在歌唱課上則應該為他們搭建健康歌唱、自信歌唱的橋梁。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激發(fā)他們的歌唱欲望,開啟他們豐富的情感世界。
在我歌唱的第一節(jié)課上,先將學生們引入聆聽的海洋。如聆聽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經(jīng)典的童聲合唱《孤獨的牧羊人》,幽默動人的音樂旋律,詼諧技巧的演唱方式,純凈圣潔的童聲魅力,交織為一曲和諧歡快的天使之聲;聆聽烏克蘭著名男高音歌手維塔斯演唱的The opera song,明亮圓潤通透,時高時低、時強時弱而富于穿透力男高音與純音樂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融為一體,使人深深地領略其中飽含著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和對生命的尊重,
無怪乎有人將這首無詞歌取名為《愛的奉獻》;聆聽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終曲樂章《歡樂頌》,莊嚴、肅穆的主題經(jīng)過多次變奏后極具個性的男中音出現(xiàn)了,領唱、獨唱、合唱、重唱幾種演唱形式交互出現(xiàn),將激動人心的歡樂主題推向了高
潮,整首作品氣勢磅礴、意境恢弘,作曲家那強烈地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文理想深深地震撼著我們!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交響樂中加入人聲的典范之作。如此等等,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使學生的心靈深處一次次受到感染和熏陶,歌唱的興趣與愿望隨之流淌……
有了表達情緒、情感和思想的愿望,才會有藝術的歌唱。因此在接下來的歌唱課上,我會選擇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優(yōu)秀聲樂作品進行聆聽與欣賞,比如:學唱《雪絨花》這首歌曲時,給學生欣賞原劇《音樂之聲》中的演唱片段,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學生很容易理解歌曲是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家鄉(xiāng)深深的懷念和祝福。然后他們學唱起來就特別地認真,歌曲情緒把握得也很到位。當然,有些單聲部的作品教師可以親身示范,教師充滿自信、聲情并茂的范唱能給學生最直觀、最形象的效果,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fā)學生歌唱的興趣,增添教師的教學魅力。
二、以唱帶練——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巧
要想非常好地表現(xiàn)歌曲,一定要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合理利用自身的條件,完整地表現(xiàn)歌曲。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歌唱技能的訓練主要是練聲,雖然也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的性不強,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歌唱選修課不是針對個人,在集體發(fā)聲練習時,同一條練聲曲有些學生能適應而有些學生不能適應,但這并不能說明不能適應的學生歌唱能力就有問題。因此新型的歌唱選修課,應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歌唱能力,《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技能技巧?!卑迅璩寄苡柧毴谌敫枨莩小毘Y合,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技巧,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多用“啟發(fā)式語言”幫助學生體驗技能方法的運用
如:“像似……”“……的感覺”,做氣息練習時,我會和學生說:慢吸慢呼“像似聞花香和吹蠟燭”,快吸快呼“像似狗喘氣”,快吸氣“像似嚇一跳的感覺”,打開喉嚨做哼鳴時“像似口腔里含著一口水的感覺”;運用多聲部長音練習讓學生體會氣息、音準、共鳴以及和聲美與想象美的有機結合等等,通過日積月累訓練,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用“以情帶聲”的歌唱方式提高學生歌唱技巧
經(jīng)常啟發(fā)學生將音色與情感、想象與情感、審美與情感結合起來,在歌唱過程中隨著歌曲情感的變化而調整好自己的氣息、音色與力度、速度的變化,同時也注意處理好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獲得“聲情并茂”的效果。如:學唱《送別》這首歌曲時,讓學生先去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詞的內容,然后試著分析歌曲該用怎樣的音色、力度、速度來表現(xiàn),學生分組學習,然后每組抽一個代表來演唱。經(jīng)過學習、討論,學生是這樣來表現(xiàn)作品的:第一樂段“長亭外,古道邊……”用柔和的聲音、暗淡的音色和較慢地速度來表現(xiàn)寂靜冷落的晚景;第二樂段“天之涯,地之角……”力度漸強,音色變亮,情緒轉為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最后第三樂段再現(xiàn)開頭的旋律,力度漸弱,音色轉柔,加深了離愁別緒的主題。學生表現(xiàn)得很到位,有了對于歌曲情感的深刻了解和認識,歌唱能力無形中得到了提高。再如在進行和聲片段或合唱歌曲的藝術實踐中,要讓學生體會音準與和聲立體效果的形成,力度與音樂真切情感的表現(xiàn)等,如:尚德義的《大漠之夜》結尾部分音樂逐漸減弱,調式采用a小調,表現(xiàn)出一隊駱駝逐漸消失在沙漠中,教師可讓學生學唱這個片段來體會漸弱的力度所刻畫出的音樂形象。
3.在與同學的“合作探究”中提高歌唱技巧
基于每個學生對歌唱技能的把握程度不同,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小組交流、協(xié)作的方式,強調合作探究學習,以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歌曲及所表現(xiàn)情感的體驗感受。如:在面對一首新的歌曲時教師不要急于教學生該怎么處理和演唱歌曲,而是可以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啟發(fā)學生主動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難唱之處及特點,并找出應對辦法。在進行某些歌唱藝術處理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做討論,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適合的藝術處理方案。
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美學欣賞能力和對音樂的判斷力,教師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的歌唱能力,可以體現(xiàn)在對其歌曲理解能力和處理能力上。引導學生從歌曲作品出發(fā),理解作品。只有學生對歌曲作品有透徹的理解,才會表現(xiàn)出歌曲所蘊涵的情感,才能把歌唱的聲音融合到音樂的情感之中。而在處理聲音和歌曲情感的關系時,應該堅持聲音服從于歌曲情感的表達這一原則,能夠隨著情感的變化去調整氣息、力度、共鳴、速度、吐字、咬字等關鍵點,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歌唱技能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歌唱的樂趣,而且也能塑造出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讓
他們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選材合理——增強學生的歌唱信心
我們從音樂鑒賞課可以知道,高中學生喜歡符合潮流的流行歌曲,因為熟悉。他們喜歡經(jīng)久不衰的古典音樂,也是因為熟悉。他們喜歡貝多芬、肖邦等音樂家,還是因為熟悉,對于熟悉的音樂學生有親切感。所以,歌曲作品的選材,也應該從學生所熟悉、所感興趣的作品入手。如:反映校園生活的經(jīng)典樂歌《送別》《梔子花開》;具有勵志特點的流行歌曲《蝸?!贰蹲畛醯膲粝搿?;反映青春生活、富有民族特點的《青春舞曲》《康定情歌》等等;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歌唱的聲音條件是非常有限的,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對于“面向全體”的歌唱課而言,先應選擇簡單短小、容易上口、音域較窄的歌曲。要讓學生在表現(xiàn)歌曲時做到游刃有余、充滿自信,否則學生喪失了信心就會對歌唱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歌曲選材時,也特別注意選擇一些與學生歌唱水平相適應的并對掌握和鞏固歌唱方法有一定益處的歌曲,做到循序漸進。如:《送別》、二部合唱《雪絨花》、簡單的四部合唱《踏雪尋梅》等等。
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認為:要使音樂屬于每個人,就要重視他們在合唱中歌唱。而歌唱選修課是“面向全體”的聲樂課,最適合的聲樂練習形式就是合唱。因此,我嘗試了以多聲部訓練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準確歌唱的能力,如:分聲部視唱“do”“mi”“sol”的音高,互相傾聽和體驗和諧的和聲效果,然后做一些變化練習;二聲部或三聲部的母音練習;吟唱一些和聲短句或合唱片段,讓學生在歌唱的同時真實地感受音準與和聲的立體效果。我會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的進展將一些合唱曲由演唱片段逐步發(fā)展到演唱一段或全部,如《踏雪尋梅》《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等,在學生提高歌唱水平、感受和諧美的同時,更造就了集體感和增進了友誼,給他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升華。
四、創(chuàng)造表演——鞏固學生的歌唱興趣
歌唱是一門表演的藝術,它能夠直接抒發(fā)人的思想感情并愉悅身心。對于高中生來講,歌唱的表現(xiàn)過程就是實踐音樂藝術的過程。因此,在歌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表演,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和提供表現(xiàn)的舞臺,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更進一步喜歡歌唱。
在歌唱課上,教師應從講臺走下來,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與學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進行某些歌唱藝術處理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做討論,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表演。譬如:在學唱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時,不僅要將原有活潑、熱情的民歌風格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在節(jié)奏、速度、音高、音調、和聲上做一些變化和處理。有些小組推薦個人演唱能力強的學生進行獨唱表演;有些小組分聲部以小組唱的形式進行合作表演;還有些小組在原有歡快的節(jié)奏上加以改編,將主題部分放慢加寬,副歌部分再回到原速,主題與副歌形成對比,從而更加體現(xiàn)出歌曲熱情歡快的風格……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幫助,使他們在表演中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
為了讓學生了解學習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歌唱狀態(tài)練習
后,教師可選擇性地確定幾首作品,要求學生根據(jù)全班參與、小組參與、個人參與的作品進行準備,等他們準備好后,用一節(jié)課時間把學生的演唱拍攝下來,再用一節(jié)課時間觀看自己的視頻,進行自我評價,肯定進步與不足,確定努力的方向,階段性的鏡頭回放也適用于期中或期末的成績考核,考生通過他評和自評確定自己的成績,使他們在實踐表演中逐漸進步。
業(yè)余時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一些曲目進行編排和藝術處理。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聲樂表演活動或者進行業(yè)余聲樂考級,通過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會得到提高,在歌唱的同時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和滿足感。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選修課程中的歌唱教學對于有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雖然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是卻蘊涵著諸多新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定位歌唱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采用適合于本校學生特點,選擇適合于歌唱選修課教學的有效方式開展教學,是順利實施教學的關鍵。以上便是我在實踐教學中提煉出來的心得體會,供同行們進行教學探討交流。
參考文獻:
[1]陳纓,劉羚駒.高中音樂新課程歌唱模塊教學淺見.中國音樂教育,2007(4).
[2]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塊教學要求與評價的思考.音樂天地,2010(3).
[3]曲娜.高中音樂教學之我見.中國音樂教育,2008(4).
[4]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10.
[5]薛良.歌唱的藝術.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0.
[6]方秀英.學生良好歌唱狀態(tài)的引領與建構.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8).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富陽市實驗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