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
摘 要: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地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的動手、動腦、動口,使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自終地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而且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課堂 ;參與意識
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高低,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那么,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呢?
一、重視教師的作用
教師自我素質的提升是培養(yǎng)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的先決條件。
1.愛學生,注重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要在語言、行動上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喜歡他,老師想幫助他,讓他更好地學會生活、學習、做人處事。對后進生尤其要熱愛,絕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從愛愛老師,進而轉化為熱愛學習數(shù)學。
2.鉆教材,注重課前的準備。認真?zhèn)湔n,讓課堂生動起來,采用各種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眼球,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趣味化,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上數(shù)學這一門課。如備《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時,考慮利用動畫讓學生感受不同形狀的輪子在前進時車身產生的不同顛簸程度,從而深刻理解圓的半徑處處相等的特性。這樣既吸引學生的眼球,以將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
3.善變換,注重增強扮演各種角色的能力和意識。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學數(shù)學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與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離。相反,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要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扮演示范者。既要給學生演示正確的、規(guī)范的、典型的過程,又要演示錯誤的、不嚴密的途徑,更要演示學生中優(yōu)秀的或錯誤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如果你扮演評論員和仲裁人。對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觀點闡述內容的要點、重點及難點,同時以專家般的理論讓學生折服。指出學生做的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把怎樣做留給他們;如果你扮演欣賞者。支持學生的大膽參與,不論他們做得怎么樣,抓住學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大加贊賞;如果你扮演顧問和朋友。幫助每個學生在參與中是否保持了正確性,并及時糾正錯誤。耐心地傾聽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想法和看法,有時哪怕是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創(chuàng)造力,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二、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情景
事實證明:人只有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才會樂于參與、而且積極性很高,并爭取成功。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他們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無論在什么環(huán)節(jié)都應采用一定的形式,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努力去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1.以游戲、動畫故事、猜謎語、設置懸念、結合生活實際等引入新課。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學具的操作讓學生眼看、耳聽、手動、腦想,使他們用多種感觀投入學習。
3.采用競賽、板演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具、學具以及多媒體等直觀、靈活、生動的電教手段,拓寬練習的面,豐富練習的形式,縮短練習與練習之間的時間差,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情景,讓學生的感官都積極動起來。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長期采用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習慣。
三、調動學生參與
1.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去質疑、思考。“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抓住時機,巧妙設問,就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去質疑、思考。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時間,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問題盡量讓孩子們自己去揭示,知識讓他們自己去探究,規(guī)律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法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而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設計一些情景,組織引導學生自己去參與研究,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學生一定的點撥,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等。如:給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活動,讓學生自己通過對圖表、演示、板書的觀察去發(fā)現(xiàn);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對學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規(guī)律,關系;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多在小組內、班上與同學、老師一起互評互議,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登臺講解等,以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
3.因人而異,盡量讓學生參與。由于學生的智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客觀上存在著學生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將問題與學生對應,讓學生去探究,發(fā)表意見,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讓每個學生學到一定數(shù)學,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fā)展。
四、充分利用表揚激勵手段
小學生大都有表現(xiàn)的欲望,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認可,他們也渴望鮮花和掌聲。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敢于表現(xiàn)自我,敢說敢做,他們更害怕失敗,害怕嘲笑。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有表現(xiàn)的欲望,卻又不敢流露出來,這就需要授課教師的鼓勵。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必須激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氣。一位西方哲學家說過,克服最初困難獲得成功的經(jīng)歷是終生努力奮斗的誘因。對于一些內向型的孩子和后進生,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引導,使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不斷地邁向成功。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心理障礙勇敢地站出來時,不管對錯與否,教師都應當及時地給予鼓勵,如: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直接表揚等,使他們?yōu)樽约焊械津湴?,充滿自信。在嘗試到甜頭之后,他們便會自覺地想去再啃“甘蔗”,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勁頭。所以,教師要適時地為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使學生想到“我能行”、“我很行”,進一步地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
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場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故鼎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yōu)閹熒餐瑒?chuàng)造的場所。努力摒棄”教師唱主角”的課,”見書不見人”的課,”中評不中用”的課,甚至唱獨角戲的課,唱催眠曲的課。要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認真聽課,積極發(fā)言,成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實踐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