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摘 要:為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生成性教學應運而生,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演講者、仲裁者,而更應該像一位主持人,整體協(xié)調,運籌帷幄,聲情并茂地“主持”好一堂課。
關鍵詞:生成性教學;歷史課堂;引導;主持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知識的發(fā)展,人們對教育領域的教學模式問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需要,生成性教學應運而生。生成性教學是指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教學形態(tài),教師能根據(jù)課堂中的互動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那么,在生成性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呢?筆者認為:教師的角色應該定位為一名“主持人”,教師的工作是整體協(xié)調、運籌帷幄、聲情并茂地“主持”好一節(jié)課。
一、渲染氣氛,將學生引入情境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所以,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的生成,必須是以特定的歷史教學素材為基礎,選準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關鍵點作為切入點,然后展開精彩的師生交流碰撞后的有效的動態(tài)生成。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進入情境,而不是強制性地將學生牽入新課,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巧妙設計新課的導入,如:表演歷史劇,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調查學生身邊的實例,講解類似的故事等,采用多種形式開好“頭”,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情急切地想從這節(jié)課中找到答案。如:教學“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這一課時,導入時我自行制作了青銅器的相冊并配上學生喜歡的背景音樂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在觀看的同時還不時發(fā)出驚嘆聲,相冊播放完畢,學生自然想知道:這些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制作于哪個朝代?出土于哪里?有哪些用途?這樣,教師再講解本課就水到渠成了。
二、隨意應變,適時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
對主持人來說,最重要素質就是隨機應變。在生成性歷史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具備主持人一樣隨機應變的能力,適時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將意外的“雜音”巧妙地融進正常的教學計劃中,化平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正如蘇聯(lián)教學家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中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好奇心,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難免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并能勇敢地提出來,這時教師如果無視他們的提問,將泯滅他們的好奇心,無益于生成性教學中對學生的平等性,但如娓娓道來,則打亂了整堂課的計劃。
所以,教師應隨機應變、巧妙應付,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又要保證整堂課順利地進行。筆者在講“紅軍長征”這一課時,講到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有學生立刻問到:為什么沒有紅三方面軍?這個問題牽涉到紅軍編制的問題,三言兩語不能明確說明,但如透徹講解,則會占用大量的上課時間,打亂了教學計劃。于是我靈機一動,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善于思考的精神,隨后將這個問題以作業(yè)的形式留給了大家,要求每位同學回去查閱資料,寫一篇“紅三方面軍哪里去了?”的小報告。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上課時間,而且可以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鍛煉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歷史的習慣。
三、巧妙設問,將引導落在實處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币饧匆朴谧プW生心憤口悱的時機,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設置疑問,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近些年來,眾多教育科研者對課堂中的提問進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問題教學法。歷史課堂教學問題的預設是教學方案設計的一部分,是教師完成課程目標、進行教學的基石。一個好的問題能夠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刺激他們的思維向著多個方向展開,促使大腦用新的方法重新設計已知的知識。
該如何設計歷史問題呢?設計歷史問題時,應遵循的優(yōu)化原則是目標鮮明、激發(fā)興趣、選準時機、培養(yǎng)能力;設計的問題的主要類型有回憶提問、理解提問、運用提問、分析提問、歸納提問、綜合提問,除此之外,提問的藝術也很重要,無論設計的問題多么巧妙,教師都要掌握提問的技巧,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提問呢?(1)所提問題應該類型多樣化,如:情境假設,連續(xù)提問等;(2)考慮程度,準確把握所提問題的難度水平;(3)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因人施問;(4)耐心細致,控制等待時間,留給學生思考余地;(5)充分鼓勵,對學生的回答予以恰當?shù)脑u價。
在生成性歷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演繹好“主持人”的角色,讓學生在平等、和諧、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到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場景中,那么每一堂歷史課都將成為美麗的“邂逅”。
參考文獻:
[1]羅祖兵.生成性教學及其基本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06(10).
[2]董運動.生成性歷史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