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干
【關鍵詞】小學?搖語文課堂?搖有效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25-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到轉變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研究中去。有效教育,即EEPO,是一種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為一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它的主要特點是系統(tǒng)性強、操作性強以及實用性強。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其更加迎合青年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心態(tài),更加符合新課改的標準與要求,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小學基礎課程的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此,筆者主要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有效教育。
一、利用要素組合,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聽、看、講、想、做、動、靜”七種要素的不同組合來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是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以上七種要素的重新排列組合,可以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根據(jù)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通過“看”這個要素進行學習時,學習效率僅為20%;而“聽”“看”“講”“想”四種要素相結合時,學習效率可以提升到50%,因此,授課教師如果充分利用七種要素的排列組合,將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而學生的學習也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的資料,通過學習和思考,了解當前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情況,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圖片、播放錄像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將“想”“做”“看”“動”等多個要素組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能力得到鍛煉,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大大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轉變學習方式,增強團隊合作
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習慣總是以個人學習為主,只有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問題時,才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樣的學習方式將每個學生孤立起來,不利于同學與同學、同學與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也很難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在有效教育的學習組織形式中,則特別強調小組合作與團隊合作的學習模式,尤其是小組學習方式被看作是學習方式的最關鍵因素。所謂小組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學習單位,一般為2到6人,在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的背景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互相關注、互相傾聽,共同完成本小組的學習任務。而團隊合作則是在小組模式上發(fā)展起來的更高級模式。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有效教育的合作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鍛煉。例如,在古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轉變教學思路,請學生上臺扮演教師的角色講解課文,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段文章,而每個小組又可以根據(jù)組內(nèi)成員各自的興趣和能力,負責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上臺進行講解,文字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撰寫演講稿等。這樣,則把本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還給他們,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而教師則起到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三、加強技能訓練,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掌舵人。教學中,擁有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有效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有效教育與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有著眾多創(chuàng)新之處,如備課方式、課堂模式、評價方式等,這也對授課教師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因此,作為授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余應當加強有計劃的技能訓練。有效教育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包括有效教育的備課方式、教學課型方式、項目評價方式等,教師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去。教師可以按照學科組為單位進行基本技能的模擬課程訓練,由一名教師授課,其他教師扮演學生配合技能練習,在訓練結束之后互相交流心得體會。教師每次結束教學活動之后,應當主動總結本次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將實踐和反思結合起來,這些對于提高有效教育的技能操作熟練程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更新評價理念,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
2013年6月,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將教育評價的重點從原來重視學生學業(yè)水平轉移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庇行Ы逃脑u價方式,突破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理念,豐富了教學評價標準,主要包括經(jīng)典性評價、項目性評價、學科性評價、流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五種評價方式,幾乎覆蓋了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是一個極為豐富的綜合性評價體系。語文課程評價體系可以綜合有效教育評價方式中的部分內(nèi)容,擺脫傳統(tǒng)的知識性評價方式。例如,在有效教育經(jīng)典性課程評價中,包含了知識性、個性、創(chuàng)造性、互動性等六個方面的內(nèi)容,這就與傳統(tǒng)評價方式中的知識性評價不同。與傳統(tǒng)評價方式相比,有效教育經(jīng)典性課程評價中的知識性評價僅僅是其六個評價指標中的一個,不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課程教學水平的高低還要參考教師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是否積極與學生互動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的設計上,不能僅僅把講授文字知識作為授課的唯一目的,還應當讓學生在課堂上既掌握了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基礎教育的主要目標,而有效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有效教育作為全新的教學理念,富含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技巧和教學思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汲取有效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性思想,完善課堂教學工作,開創(chuàng)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