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華
摘 要 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必須抓住工學結合的契機,揚長避短,落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關鍵詞 工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遭遇的瓶頸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數(shù)量不足。雖然隨著實踐教學管理正不斷地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已被納入各高職院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計劃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和學時,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數(shù)量普遍達不到教育部師生比1:350~400的要求。學生多,教師有心無力。因此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一是以點帶面、應付了事。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時,更多考慮的是安全、可行、省事、方便操作的項目,如組織社會調查或參觀考察等活動,各班派代表參加,絕大多數(shù)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參與。這種通過組織少數(shù)的學生代表參加的社會實踐根本無法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目的。二是放羊式的實踐教學管理。定個主題,學生愛怎么做都可以,不管過程,不管指導,只要結果。其結果直接導致有些學生出現(xiàn)簡單應付,甚至弄虛作假的情況。也無法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目標。
第二,實踐教學缺少落實的載體——實踐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能夠制度化、規(guī)范化進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性質和特點及當?shù)亟逃Y源相聯(lián)系的實踐教學基地就是必備的硬件。實踐教學基地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實踐教學的重要依托和場所,是理論與實際相接的橋梁,是實現(xiàn)實踐教學目標最有效的途徑。目前高職院校的現(xiàn)狀是實習基地不少,但是正式掛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數(shù)量不多,而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需要全社會予以配合,但在開展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時,各高職院校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各種困難,如有的單位不愿意接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有的地方要收取高額的社會實踐基地費用等;種種原因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
第三,實踐教學缺少客觀公正的評價。實踐教學效果的考核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學生還是很重視成績的,因此,社會實踐考核制度的客觀公正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的熱情,假設教師的評價不客觀、不公正,絕大部分學生就會走過場,流于形式。在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簡單應付,甚至弄虛作假的情況。只要參加了某個實踐活動或參加后交一篇實踐報告就可以敷衍了事,如有的學生做的調查缺少可信度、結果有較大疏漏,有的學生根本沒去實踐,實踐報告是從報刊雜志和網上拼湊的。
2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改進和進一步深化提供了特有的條件和良好的契機。如何推進工學結合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融合?筆者認為要抓住三個點:
第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設計應與“工學結合”內容相適應。利用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讓工學結合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堅實的載體。這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及最有效的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以構建大學生的學習參與機制, 形成實踐體驗與內化踐行的學以致用能力為目標的。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一是在做社會實踐內容設計上要能夠與“工學結合”相適應,能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參與、親身體驗, 主動地探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明白處世之道、為人之理,在實踐中,理解所要從事的職業(yè),堅定職業(yè)理想, 自覺砥礪品性,不斷完善自我。讓學生在參與學習實踐中形成實踐體驗并內化踐行。二是在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時,盡可能獲得團委和各專業(yè)系部的配合和支持,特別是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與團委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及頂崗(校外)實訓結合起來,將思想政治理論實踐的主題教育活動和學生的專業(yè)實訓相結合,從專業(yè)建設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煉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將思政理論實踐教學延伸到大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只有這樣,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才能真正為高職教育服務,取得雙贏的良好效果。
第二,構建“指導教師—班級學生助手—執(zhí)行組長”的三級管理模式,加強工學結合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監(jiān)管,落實實踐教學實效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了特有的條件。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導過程中可采用“指導教師—班級學生助手—執(zhí)行組長”的三級管理。這對加強工學結合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監(jiān)管,落實實踐教學實效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實踐內容和要求,在各班選擇2~3個助手連同各實踐小組的執(zhí)行組長進行培訓。班級學生助手隔周向指導教師匯報所管轄區(qū)各小組的實踐活動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指導教師可根據(jù)班級學生助手反映的情況對各實踐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保證學生實踐活動有序開展,讓學生助手成為指導教師監(jiān)管整個班級實踐的眼睛。
第三,形成指導教師、學生、實踐單位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客觀公正的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實踐教學的考核對象來看,實踐教學的考核可分為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就是根據(jù)實踐教學的成果來評定大學生的實踐課成績,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服務總結報告、論文等。這一考核方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可行性強,有較為完善的評價尺度,能直接反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撰寫調查報告或論文的水平。但這一考核方式既難以體現(xiàn)實踐教學的育人目標,甚至可能導致考核的失真,即知與行的脫節(jié);也忽視被評價者在實踐過程中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和努力程度,即學生的實際收獲(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等,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實踐教學效果的考核不客觀、不公正,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建立嚴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制度。
筆者認為工學結合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結果考核,內容包括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服務總結報告、論文等。二是過程考核,內容包括“實踐日志”、“實踐匯報”、“答辯”、社會服務類的增加服務的次數(shù)和質量、在工學結合企業(yè)實習的增加企業(yè)相關管理人員的評價等通過將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有機結合,形成指導教師、學生、實踐單位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客觀公正的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保證,缺乏邏輯論證的理論固然很難使人相信,但是缺乏感性論證的理論亦難使人信而持久、信而彌堅?!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p>
工學結合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準備了良好的條件。思政課教師要解放思想,抓住契機,結合社會和企業(yè)的需要,引導學生自覺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職業(yè)人。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yè)教育,2005(8).
[2] 于文湖.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濱州學院學報,2007(4).
[3] 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