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賀芳
【摘要】新課改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一直致力于探索開展有效課堂的方法與策略。本文主要選取兩個策略:巧用多媒體和提好問題,來具體闡述它們在小學語文有效課堂開展中的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有效課堂;多媒體;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化教育的新課改背景下,全國的課堂正發(fā)生著歷史性的變革。本人前半年教學的課堂實踐效率與預期相差甚遠,一堂課的教學時間,學生們聚精會神時間少,作業(yè)正確率不高。我不得不開始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的組織和管理、更有效的開展教學?在本人五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本人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探索。
一、用好多媒體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多媒體具有更快捷、更直觀、更吸引學生的特點。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焙敛豢鋸埖卣f,用好多媒體是讓學生體驗到這種快樂的方法之一。
(一)使用中的幾點誤區(qū)
可以說青年教師對于多媒體的運用自是不在話下,不過結合平時的觀察積累,本人認為目前關于多媒體的運用存在著以下一些誤區(qū):
第一,課前的準備不充分。有些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僅僅是復制了語文課本中的文字,還沒有注意過每一張幻燈片容納多少文字對學生的閱讀效果最佳,尤其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對于長段的資料是需要老師解讀并穿插些許圖片,這樣才能幫助他們理解。
第二,超出課堂需要的安全范圍。有些教師不考慮本課內容的教學是否適合運用多媒體,如何選材、布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一味地為營造氛圍,不恰當地利用聲影技術,最后只落得分散學習注意力的結局。
第三,多媒體操作的不適當。具體指學生還來不及在腦海里先幻想書中描繪的情景,教師就急忙放映圖片,這會削弱孩子的想象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
(二)結合生本、課本,巧用多媒體
上述幾點誤區(qū)可能是我們這段時間教學態(tài)度懈怠、教學能力亟待加強的危險訊號。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實教學知識十分重要,針對上述誤區(qū),應從多方面吸取教訓,加以改善,特別是對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
第一,教師是開展有效課堂的主導因素,因此,教師必須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持久高昂的工作熱情。課前準備好上課時要用的教學工具,上課時熟練掌握每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每個教師都必須也應該自覺遵守的規(guī)范。
第二,多媒體的靈活選擇:無論是否開公開課,都只將多媒體視為教學的輔助。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手段和現代科技手段都能駕輕就熟的人。當然,有許多課文,如《拉薩的天空》《五彩池》這樣的寫景文,若能展示豐富的景色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定能使小學語文的課堂多姿多彩?!霸谄綍r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者可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靈活而恰當地引用一些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興趣?!?/p>
第三,多媒體的運用。具體是指制作和操作多媒體的具體細節(jié),例如,每張幻燈片字數應適量、切換時間要控制好等等。
總之,多媒體這件新事物,對于小學生是有很強的誘惑力的。“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有效集中的持續(xù)時間短,面對枯燥單調的教學氛圍,他們往往會表現為興趣不濃厚、開小差等等,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被動的學習。而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較為亢奮的狀態(tài),從而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彼钥茖W合理地使用現代科技對于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定是有所裨益的。
二、學會提問
新課改鼓勵師生互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要求加強學生主體性的地位,提問是師生互動最基本也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提問是一門專門技術,教師們也只有掌握了這項技術才能在教學應用中游刃有余、應對自如,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個有效的問題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程度,照顧他們已有的語文知識和經驗
一個有效的問題應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即所提問題應在學生現有水平與通過教師引導、合作討論可能到達的水平之間,超過這個區(qū)域的問題屬于無效問題。
一堂課問很多個“美不美”、“對不對”,可以說是較無意義的。少量的提問會給課堂帶來活力,但是過多則會顯得教師提問技能的缺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過難、過于抽象的問題需要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基本知識和經驗的豐富積淀。如在學習《螳螂捕蟬》一文時,若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問“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是什么,則屬于無效問題。 學生還沒有課文內容作支撐,這樣的提問超出了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與教學目標相符
問題的提出就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設置的,問題的類型分為開放型與封閉型。設計課文中的基礎知識、片中記憶的問題就是封閉型的,而談感受、說想法這些就是開放型的。前者難度較低,適宜于全體學生。后者讓學生會更有話說,鍛煉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兩者比例的合理。
(三)問題的表達要清晰
教師的問題應是課前準備好的,最好不要隨機脫口而出,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問題的模棱兩可、表達詞不及意的狀況。問題的范圍不應過于寬泛,教師應給與時間、地點、人物等限制因素, 否則有些問題將不好作答。
(四)把握提問時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提問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的緊張氣氛。如:夏日午后正是犯困時,若此時提問,可以幫學生“醒神”。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精心準備課堂上的提問,充分了解“課堂提問是啟迪知識的鑰匙,也是構建智慧之路的橋梁,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p>
本文所涉及的兩點策略僅是從管中窺探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實施,不可否認開展有效課堂的方法與策略很多,而本文所探討的多媒體運用和提問的技巧實乃重中之重。
(編輯:畢力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