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的推行,給高中政治教師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研究性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究,并且能夠把研究成果應用于生活中去。本文從三大方面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探究問題;教學層次性;教育思想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90-02
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選擇自己的研究主題,進行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和自主分析,使其學會從大量的信息搜集中分析、判斷,從而增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這一學習方法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尤為適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定問題,自己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親自進行實施,在自己探究的過程中,悟出理性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探究技能,學習能力,整體素質。那么,如何在高中政課堂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活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高中政治學科在學習內容上都具有問題性,適宜運用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上,筆者經(jīng)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問題為生發(fā)點,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質疑,并經(jīng)常從一些時事新聞入手,引發(fā)學生的研究欲望。筆者有時還會讓學生進行選題,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國際關系等方面,這些都與政治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并且可以從高中政治課本上找到理論支撐,從而為研究性教學搭建了平臺,拓展了政治學科的教學范圍,增強了教學的時效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中政治學科,一個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也同樣具有開放性與綜合性,這兩者的共通性為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實施研究性教學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政治課堂歷來倡導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進行教學,學生在解答高中政治問題時一定要具有自主意識、團隊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感,而研究性學習的真正目的也是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正其只是死記硬背政治理論知識的弊病,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兩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達到了密切合一的程度,既培養(yǎng)學生對研究性課題探究的能力,又提升學生政治學科的學習成績。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滲透研究性學習應該遵循的原則
1.研究性學習一定要遵循知識相近性的原則,原理再賦予具體、生動的內涵,以事例來簡化道理,以道理來分析事例,事例和道理相融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探究問題上找到理論的支撐,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2.高中政治要遵循學生需求性的原則。當前的高中生對政治課大多不感興趣,因為教師只是單純講一些理論,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但是學生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和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師要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疑難問題進行引導整合,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自由結合,自愿探究,主動解決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學習興趣,用時事熱點去領悟高中政治課本中的理論。
3.高中政治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遵循教學層次性原則。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層次性的,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分層次,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每次課程上獲益。同時,教師的評價也應該分開層次,注意層次之間的劃分,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鼓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高中政治教師要遵循教育思想性原則。教育思想性是高中政治課獨特的特點,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進行研究性學習,就要為學生提供心理體驗的空間,筆者在給學生講解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時,就用貝多芬作例子來講解。筆者先讓學生分組對貝多芬進行資料收集,讓學生分享其成功之路,對互相交流對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可行性……這樣的學習,以探究為主線,不再只是凝固于貝多芬成功的表面,而是力求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實現(xiàn)學生道德的升華和人格的健全。
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自主地進行探究,自主地得出結論,并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從而形成能力??梢哉f,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是一灘死水,教師一定要走出填鴨式教學的誤區(qū),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高中政治教師勇葆旺盛的生命力。
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1.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學生一定要帶著情感、知識、思考和悟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教師一定要注意把課堂還給學生,只起主導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以自主能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發(fā)掘其潛力,同時教師的準備一定要充分,教師所確定的討論問題,一定要有層次性和代表性,讓學生有話可說。如果可以的話,就先把任務留給學生,讓其課下去搜集資料,進行足夠時間的思考,同時也可以把大家搜集的資料融入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加以活化,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2.高中政治課堂的討論也要深入研究。筆者認為,一個小組以4人左右為宜,采取就近的原則,之后進入全班性討論。教師一定要營造一種開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一定要把枯燥的政治理論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力求使每一個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中互相啟發(fā),從而獲得較完整的認識。教師也要隨時關注每一個小組的活動,適時地加以引導。但如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偏離了主題或出現(xiàn)了常識性錯誤,教師一定得明確而恰當?shù)亟o予指正。
3.高中政治教師要及時作總結,以利于明確學習目標,提升學生能力。當學生的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一定要及時地進行總結,對學生討論的內容加以總結,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總評,最后要形成書面材料,并要求學生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學科實施研究性學習具有可行性,因其在學習內容上都具有問題性,都可以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討論時要深入研究,遵循教學層次性和教育思想性原則,教師要及時做總評,并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