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模
內(nèi)容摘要:高中生文言文閱讀非常重要,但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處于被動地位,沒有主動學習的意念。因此,激活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奮點迫在眉睫。
關(guān)鍵詞:文言文閱讀 興奮點 激活 高中生
一.巧用古詩文的音律之美來激活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的誦讀是激活興奮點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然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單純地機械地讀,并沒有教會學生如何誦讀,從而抑制了學生通過語感來體驗文言文音韻美的能力,進而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激情。
首先要讓學生正讀,就是初讀一篇文章時一定要讀準字音。古文中的通假字,古音字,破音字一定要讀準。例如,《勸學》“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一句中“知”不能讀zhī,而讀zhì,通假“智”,只有讀準了才能正確理解;《寡人之于國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句中,“衣”不能讀yī,而讀yì,讀準這個字,對學生理解字義至關(guān)重要,這個字是名詞作動詞用,解釋為“穿”。
其次要指導學生準讀,就是要讀準句讀,來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边@幾句,只要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注意誦讀時的句讀,學生就會從這種節(jié)奏中體會出古文字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這種審美的體驗,會及時激活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奮點。
再次,指導學生美讀文言文,就是要求讀出語氣,幫助學生在誦讀時體會古人寫作時的情緒起伏和感情波動。古人常常通過虛詞或者某些特殊句式來固定語者想要表達的語氣。例如《屈原列傳》中,與漁父的對話一段,學生只有讀出那種強烈的語氣,才能深刻體會出屈原為什么被流放和要“自投淚羅以死”的原因,了解這一段文字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同時歌頌了屈原潔身自好,堅持操守,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學生通過誦讀,引起情感共鳴,興奮點自然被激活了,文言文學習起來就輕車熟路了。
二.智用密碼破譯來激活
江蘇高考要求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即堅持“信、雅、達”這三個基本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感覺,學生由于不能準確譯出字詞或句子,從而無法準確地再現(xiàn)原作的意思,更談不上通達了,久而久之學生就“興奮”不起來了。
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解決學生翻譯時的困惑。首先,可以通過“以形取義”的方法來解釋詞義。以形取義就是通過對漢字字形結(jié)構(gòu)的分析來解釋詞義。比如“及”字,學生遇到這個字時常常用今義“及時”等詞來釋古義,在翻譯時鬧出不少笑話。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就會發(fā)現(xiàn)該字字形是有“抓”和“人”兩部分組成,自然推出“及”是追趕抓住的意思。其次,學生在翻譯時常常是心中明曉文章和句子的意思,但在實際翻譯時,卻又常常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筆者認為,教師指導學生翻譯句子或者文章時,要強調(diào)巧用“留、刪、調(diào)、補、換”的五字原則。尤其是要靈活應(yīng)用“調(diào)、換”的翻譯原則。比如《季氏將伐顓臾》中,“無乃爾是過與?”和“何以伐為?”兩句,既要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調(diào)整語序,還要根據(jù)上下文用今天的詞匯來巧換“過”和“伐”的意思,從而在翻譯過程中做到通達合理,學生經(jīng)過自身努力能通曉文言文,能從巧妙翻譯的探究中找到成就感和樂趣,這會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有效激活學習文言文的興奮點。
三.勤用理論指導實踐來激活
由于學生學習文言文往往就是局限在課堂上,在日常生活中極少接觸甚至無法接觸到文言文,無形中就在時空上拉開了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距離。語文的學習是聽說讀和寫的有機結(jié)合,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這樣,文言文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的排斥情緒使得他們對文言文的寫作大都避而不談,可是事實上只有真正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文言文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才能實現(xiàn)文言文的古今滲透。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文言文學習和應(yīng)用能力的升華。因此,筆者認為,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shè)文言文交流的環(huán)境對文言文學習是極有必要的。
總之文言文的學習,激活學生的興奮點是關(guān)鍵,這是因為任何一種學習模式的最終效果都在于化被動為自主學習,如此“苦學”才有可能變?yōu)椤皹穼W”,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就能夠和現(xiàn)代文學習并駕齊驅(qū)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