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英
摘 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一種教學手段,它能使學生積極快樂地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能在樂中學,從而愛上學習。從四個方面來淺談在教學中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
關(guān)鍵詞:學習興趣;激發(fā);樂中學
一、以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體驗,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語文教學目標賴以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教師可通過自身情感經(jīng)驗,使自己進入角色,從而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也從中
體驗到這種情感美,進而在無形中大大增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
興趣。
二、以具體形象的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具體形象、很直觀,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有條件地多使用比較形象、直觀的教具,如:圖畫、實物、多媒體設備等,不僅能輔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我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的《七顆鉆石》時,把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以及從水罐中跳出七顆鉆石,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泉等等,通過自做的多媒體課件,形象、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三、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語言進行講解而使學生感知教材獲得知識。教師的語言將直接、持續(xù)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語言可以是豐富華麗的語句、抑揚頓挫的語氣、惟妙惟肖的肢體語言等等。
四、以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說明語文課外活動應經(jīng)?;⒍鄻踊?、個性化,活動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教師輔導,與學校實際、語文教學、語文興趣小組結(jié)合,形式要多樣,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語文界的泰斗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shù)。”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不容忽視且效果明顯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中,各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以靈活多變的手段來展開。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也才會樂此不疲。
參考文獻:
[1]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
[2]陸其勇.創(chuàng)意新課程.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04.
[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08.
(作者單位 江西省寧都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