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耀民
摘 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刑事司法制度建設在較長一段時期內(nèi)以保障被告人權利為重點,然而,被害人權利得卻不到有效保護。伴隨犯罪學、被害人學等研究的不斷深入,被害人權利保護逐步被引起重視。文章從被害人權利保護的必要性為切入點,著重審視我國現(xiàn)行刑訴法中關于被害人權利保護的現(xiàn)狀和不足,進而提出若干完善建議。
關鍵詞 被害人 現(xiàn)狀 完善
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著力提升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探索建構刑事被害人保障機制,以切實保障被害人正義的實現(xiàn),讓司法的陽光溫暖被害人,是需要法學界與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
一、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的必要性
加強對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保護的力度,是順應我國當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國刑事訴訟法發(fā)展的趨勢。保護被害人權利已勢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保障人權的需要。人權作為人類最基本、最首要的權利,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被剝奪。即使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為了所有人的總體利益,也絕不能犧牲人權。犯罪活動首先是對被害人個人的侵害,然后才是侵害被害者所處的社會關系,只有加強和重視對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護,才能更充分地體現(xiàn)刑事訴訟中人權保障的含義。
2、平衡訴訟利益的需要。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告方的辯護人享有比被害人代理人更廣泛的權利,這與現(xiàn)代法治理念所提倡的權利對等、權利均衡的觀念是完全不相符的。我們在看到訴訟過程中對犯罪人的追究而習慣性將其定位為弱勢方的同時,也更應看到被害人所遭受的侵害。而被害人理應享有在訴訟過程中與被告人平等的權利。事實上,我國刑事訴訟活動絕不僅僅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為目的的活動,刑事訴訟的整體目標應當是使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個人利益得到大體上的平衡,并為此而確保刑事訴訟過程的公正性、人道性和合理性。豍
3、刑事司法制度的內(nèi)在需要。隨著人權保護的呼聲不斷提高,在以刑事被告人為中心的刑事司法體系中,被告人的主體地位和權利保護都得到了加強,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害人的地位和權利保護非但沒有任何的提升,反而經(jīng)常被忽略。重新確立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切實保護被害人的權益,已經(jīng)成為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的新課題。
二、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保護制度的現(xiàn)狀審視
為了順應世界范圍內(nèi)加強被害人權利保護的趨勢,我國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guī)定:“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這是以立法形式確認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與此同時還賦予被害人一系列的訴訟權利:
1、確立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以及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比如,申請回避的權利;有權對駁回申請的決定進行復議;有權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有權申請檢察機關對尚未發(fā)生效力的判決、裁定提起抗訴;有權對已經(jīng)發(fā)生效力的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等。
2、確立被害人訴訟代理制度。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0條規(guī)定:“公訴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托訴訟代理人?!?/p>
3、擴大了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依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guī)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訴?!薄缎淌略V訟法》第17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于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訴。”
4、賦予刑事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guī)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獲取民事賠償?!?/p>
三、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的若干構想
“在現(xiàn)代社會,法治理念逐步由社會本位主義取代國家本位主義,刑法的作用不僅要懲罰犯罪人,而且要保護刑事被害人,保護的主體不僅限于國家,而且包括社會其他群體,甚至被害人自己?!必Q在我國,雖然被害人權利保護的觀念和相關制度都在不斷的向前發(fā)展,但是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別是與世界人權公約以及其他國家被害人保護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相比差距較大,因而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
1、賦予被害人獨立上訴權。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被告人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的上訴權,其第二款僅規(guī)定了刑事被害人只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判決、裁定有權上訴。并不是所有被害人提出抗訴的案件,檢察機關都進行抗訴,如果檢察機關不進行抗訴,那么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如何來救救?筆者認為,可以參照《俄羅斯聯(lián)邦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賦予被害人不服一審判決、裁定時獨立的上訴權,并對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案件突破上訴不加刑原則的限制。
2、擴大被害人知情范圍,增強刑事司法程序運作的透明度,并建立具體的信息通報制度。知情的內(nèi)容以不妨礙進一步偵查、起訴為限,可以知情庭審過程中的所有證據(jù)。同時設置具體的信息通報制度,由專門工作人員負責聯(lián)系。通報的階段起于立案,終于執(zhí)行結束。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被害人追究犯罪的愿望,為被害人一定程度上的求刑權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維護被害人尊嚴,強化被害人的訴訟主體地位。
3、盡快確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建立國家對被害人的補償制度,能夠促使被害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追訴犯罪。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害人從經(jīng)濟效益上考慮而放棄訴訟,促使被害人一方能夠積極主動追訴犯罪;另一方面不會因訴訟成本而喪失訴訟中的經(jīng)濟效益。因此,從訴訟成本效益的經(jīng)濟分析和法律公正的理念出發(fā),應盡快確立國家補償制度。在對被害人進行國家補償時應當遵循及時性、公平性等原則,尤其是對那些長期不能破獲的案件以及犯罪人沒有歸案的案件,國家要給予及時的補償,以解其燃眉之急。
完善被害人權利保護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一項較為務實的做法。在總結各地被害人保護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借鑒域外成功經(jīng)驗與做法,逐步推動我國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的規(guī)范化。筆者堅信,完善的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是我國刑事訴訟中人權保障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必將在人權保障方面彰顯出強大生命力。
注釋:
豍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3.
豎張鴻巍.刑事被害人保護問題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4.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