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貴
摘 要:生物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異常緊密的學科,初中階段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都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這些教材內容中的知識加以生活化的利用,利用學生在生活中對生物知識的感性認識來促進學生在生物學習
中的理性化認識。另外這種生活化的課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欲望,讓學生產(chǎn)生持久性的內在學習動力,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生物知識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生物素養(yǎng);全面提高
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都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而學生的這些能力正是我們所要提高的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因為初中階段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很多學生在未接觸生物學之前都對這些生活中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有著很深的感性認識,這個基礎的奠定是我們開展生物教學非常難得的幫助。我們可以站在學生既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將學生對生物學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的認識。與此同時,生活化的生物課堂教學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chǎn)生一種較為持久的內在動力。
一、加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動參與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生并不是很多,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多半還是由于我們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的原因,教學方法過分地脫離實際,學生感受不到生物學的真實意義,也難以通過文字的描述形成理性化的認識,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減退的后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處處以學生為本,將教學內容最大化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生活中對于生物知識的感性認識來促進學生理性認識的形成。并且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來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細胞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有一部分知識是關于細胞吸水與細胞失水,這部分知識我們在生活中接觸的非常頻繁,如
腌制咸菜的原理以及用鹽或者糖拌菜的時候容器中的水會增多的原理,這些都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中的溶液濃度明顯高于細胞內的濃度,細胞中的水分向高濃度的溶液轉移,進而造成了容器中水含量的增加。這個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能夠形象而生動地說明細胞失水以及細胞吸水的現(xiàn)象以及細胞膜的滲透作用。這樣學生的理解程度也會大幅度地加深,在生活中對于這部分知識感性化認識的基礎之上,加以課程內容系統(tǒng)化的學習會對這部分知識形成一個較為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從生活現(xiàn)象中挖掘生物學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初中生物教學階段所要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關鍵內容之一。對于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廣泛地采用生活中的日?,F(xiàn)象來讓學生根據(jù)既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且結合自身的生物學知識進行自行的鏈接,這不但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過程,同時還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這種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生物素養(yǎng)。這樣學生會從一個逆向的過程來理解課程內容中所講述的知識內容。
例如我們在講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時候,由于這種現(xiàn)象很難用肉眼觀察到,即便是在實驗室中,這種現(xiàn)象也不是很明顯,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都熟知的一句諺語叫“大樹底下好乘涼”,這時,我就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為什么這句話是正確的,其正確的理由是什么。再加以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試著用蒸騰作用的理論去解釋這一生活實際現(xiàn)象。這時因為植物體內的含水量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在陽光充足、溫度較高的時候會發(fā)生蒸騰作用,而水分在蒸發(fā)的過程中要吸收熱量,熱量不僅從自身吸取,同時還會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吸取,這就是為什么在樹下會感覺到?jīng)鏊?/p>
原因。
三、設計生活化的課題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
真正地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連接起來不僅僅要將課堂生活化,更應該將生活課堂化,讓學生用課堂中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大膽地進行生活實際中的創(chuàng)新,讓他們的生物學知識能夠服務并改進他們的生活,這樣的一個逆過程是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全面提高的一個關鍵過程,也是知識運用能力提高的最為關鍵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課題的形式下發(fā)任務,將學生分為幾個課題小組,最終以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對這些報告的審閱來評定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成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有效地利用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不但是因為生物這門學科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異常緊密,通過這種有效的聯(lián)系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這種生活化的課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進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志昊.注入生活活水,滋潤生物課堂[J].考試周刊,2012(77).
[2]夏萬龍.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策略探析[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2(11).
(作者單位 四川省中江縣輯慶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