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貽攝
摘 要:物理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再加上物理知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要想提高物理教學的教學效果,老師就要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由直觀過渡到抽象。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課堂;有效情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與此同時,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物理教材的內容和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情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們在相應的情感體驗中理解和體驗知識,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體現出初中物理課堂的美感和活力。
一、有效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力
眾所周知,科學知識的產生、出現和發(fā)展,始于問題、終于問題,問題是學習的關鍵所在。所以說,要想達到有效的物理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許多的問題情境,從而造成認知和意識的沖突,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們的思維動力。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幅圖,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
(1)看一下上面的這幅圖,從空氣中往水里面看一下,插在水中的木棍會發(fā)生什么的景象?原因是什么?
(2)插入水中的木棍,真的會發(fā)生彎曲嗎?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樣的生活現象學生們經常見到,很熟悉,但是也說不出具體是什么原因。通過這樣的仔細研究,發(fā)現插入的方式、觀察的方向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學生們在感到神秘、好奇的同時疑問頓時產生了,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們的思維大大地活躍起來。這時候,老師可以抓住最好時機,對物理知識進行點播、引導和歸納,結果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們不僅知道了光的折射的原理,而且還掌握得特別清楚。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教學,分散了教學的難點。通過設置疑問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思維動力。
二、積極地營造懸念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懸念是一種意識的張力,他有很強的激發(fā)作用。有效的懸念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期待心理,讓學生們迫切地想知道教學內容到底是什么,對教學內容產生非常大的吸引力。這種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且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會誘發(fā)繼續(xù)學習和工作的動機。
比如,在學習“壓強”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懸念:事先準備好兩包圖釘和一個比較堅硬的木板,一包是將圖釘的針尖鉗掉的,另一包是完好無損的圖釘。再選出一個力氣比較大的男生和一個瘦弱的小女生,男同學拿著鉗掉針尖的圖釘,女同學拿著完好的圖釘,讓他們兩個比賽,看看誰先在木質板上釘上五顆手中的圖釘。結果,瘦弱的女生贏得了比賽,這時候同學生肯定非常奇怪,迫切地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瘦弱的女生可以戰(zhàn)勝強壯的男同學,這里面的秘密是什么。老師可以欲擒故縱地說道:“欲知下事如何,請聽俺詳細分解”,這樣在緊抓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懸念的設置,會像磁鐵一樣非常牢固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激發(fā)出學生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上面只是列舉的一個小例子,老師們可以在教學的任何環(huán)節(jié)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懸念,這樣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們的意志和學習情緒,從而喚醒學生們的學習內驅力。
三、積極地營造討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語言和思維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既是思維的外表,又
是思維的結果。所以說,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創(chuàng)設適當的討論氛圍和討論情境,從而有效地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感受。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將靜態(tài)的初中物理的公式、概念和規(guī)律變得活潑生動,而且更加有意義,大大地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可以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物理的時間和空間,以及自我展示、自我表達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地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發(fā)揮學生們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說,在學習物質的內能、比熱容這一節(jié)實驗課的時候,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現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在相同的時間內,溫度升高的多少是不一樣的。而且隨著時間的不斷增加,沙子的升高溫度會越來越高。在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并且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和討論:如何讓沙子和水升高同樣的溫度呢?這時候,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情緒十分得高漲,而且紛紛議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有的說“繼續(xù)加熱水,停止加熱沙子”,有的說“減少水的質量”;有的說“增加沙子的質量”等等方法。這時候老師要與學生們一起討論和研究,并且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從而順利地完成實驗教學,達到實驗教學的有效目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創(chuàng)設各種討論的情境,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信息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學生們在討論、交流的討論氣氛中,學習到了物理知識,并且增加了成功的喜悅和體驗。
四、有效地營造實驗的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邏輯性思維較強的學科。實驗教學,這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物理實驗以豐富、多變、生動的物理內涵在教學中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所以說,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地發(fā)揮物理學科的學科規(guī)律,積極地營造實驗教學的情境,
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還可以通過具體、
形象的物理實驗來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物理科學知識的由來,更加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比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發(fā)電機這一個實驗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們通過拆卸來觀察和了解小型電扇的內部構造,然后適時地提問學生,如果用手指抓住插頭的兩個小插腳,然后旋轉電扇葉片,會觸電嗎?學生可能會發(fā)現插頭沒有插電源,所以說不會觸電。這時候就可以找學生上講臺做實驗,親自感受一下會不會觸電。結果可想而知,參與實驗的這名學生肯定會迅速地扔掉插頭并且有麻麻的觸電感。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們肯定會大惑不解,然后迫切地想要知道這是什么原理。這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師可以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的基礎上,順利地完成接下來的物理教學。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新的物理課程標準和要求,從四個大的方面:有效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動力;積極地營造懸念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地營造討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參與意識;有效地營造實驗的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探究能力,提出了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物理教材的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順利地完成物理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永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物理教學探討,2009(1).
[2]顏沸.中學物理實驗情境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9(12).
[3]吳建琴.讓物理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J].考試周刊,2011(1).
[4]賀青柏.巧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的途徑.才智,2011(5).
[5]王成軍.淺談初中物理課堂如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D].科海故事博覽,2010(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洋青鎮(zhèn)沙古初級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