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菊香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能夠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分層教學已成為許多學科的一個亮點。它以“因材施教”為理論依據(jù),根據(jù)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效果較為明顯。
一、分層教學的好處
1.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只要一入學,大家一起就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往前行。這種趕鴨子似的升學模式,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就越來越大。到了初中,班上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就更嚴重了。分層教學,根據(jù)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注重學生的參與,有利于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分層教學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能力要求,使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各得其所,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極大地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3.有利于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課程倡導這樣的學生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分層教學立足于每個學生的差異,關注每一位學生,做到揚長補短,有利于挖掘他們的內(nèi)在潛能。
二、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分層的依據(jù)沒有標準
學生是發(fā)展的人,這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他們的可塑性非常強。然而,一些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主要是根據(jù)學生某一次考試的成績。僅憑某次的成績來給學生分層,割斷了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教師的能力有待提高
分層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教學必須做到整體把握,高屋建瓴,才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傳統(tǒng)觀點認為: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分層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給學生一條取水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更多的取水方法。
3.個別學生心理受挫
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這樣難免對個別同學造成不良影響。教師的分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學生本人及其他學生傳遞了一種信息——某某就應在這個層次,這種想法一旦形成就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傷及了個別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學生和家長產(chǎn)生焦慮情緒 。
三、分層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化策略
1.客觀公正地劃分層次
要客觀公正地給學生分層,就必須深入研究學生。了解學生能力、興趣、動機、學習方式的差異,了解學生以往成績,初步認定學生層次。綜合其他各學科情況,評判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要以動態(tài)的觀點觀察學生的層次,發(fā)展地看待學生層次。
2.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
分層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的同時,還要不斷采取新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達到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
3.因人而異地制定目標
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為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層次。在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應充分體現(xiàn)“主體多元教育理念”,避免一概而論,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做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
4.靈活機動地選擇方法
在學法指導上,基礎差的學生應以積累性學習為主,通過積累,豐富知識,提高水平;而基礎好的學生應以創(chuàng)造性學習為主,通過運用,讓他們在運用、創(chuàng)造中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能夠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分層教學中,積極的互動與交流,良好的合作與探究,適宜的目標與要求,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挖掘了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興高采烈,其樂融融,也讓教師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