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福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葉圣陶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因此,如何通過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受到藝術(shù)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重要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學生;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和作用。
農(nóng)村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在課堂教學中較為被動。教師常常是獨占課堂,以“灌輸”為天職;學生則處于接受的位置,很難有真正的閱讀實踐,更難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見解。這樣的結(jié)果,除了收效甚微之外,更大的危害是淡而無味的灌輸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久而久之,則產(chǎn)生隔膜乃至厭惡情緒,語文教學因而陷于惡性循環(huán)之中。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閱讀不僅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而且在整個語文教學實活動中,都處于中心環(huán)節(jié)的地位。因為,閱讀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學習方式。閱讀既是認識語言的過程,同時又是使用語言過程。通過閱讀可以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反過來,頭腦積累的信息、知識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能力。同時,閱讀還可為寫作提供多方面的營養(yǎng)。
針對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特點,如何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課本資源,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中外名篇。有些文章,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理解其中的佳處、妙處,只能通過反復地閱讀,才能有所意會。古典詩詞、現(xiàn)代新詩自不必說,必須用大部分時間來誦讀、品味;一些看似淺顯的現(xiàn)代白話文,也要靠多讀才能體會作者的感情,才能感受到什么叫“言已盡而意無窮”。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是教師要引導先生學會讀書,讓學生“潛心會本文”。學語文重在語文實踐,重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我們語文教師應該變多余的分析講解為學生扎實認真的讀書訓練。引導學生多讀課本,熟讀課文,精粹典范之文段還要盡量要求學生背誦。
二、利用《語文讀本》,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讀本》是與教材配套的讀物,旨在拓展閱讀,擴大視野。書中所收的文章與教材在的課文多有聯(lián)系,有助于理解課文。例如,學習課文《我的老師》,可以閱讀《語文讀本》中的《給我三天視力》,有助于相互溝通;學習課文《濟南的冬天》,可以閱讀《語文讀本》上的《濟南的冬天》,有助于相互比勘。這不僅是閱讀上的擴展,也提示一種閱讀方法—在大量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每篇文章后的“想一想,做一做”,意在引導閱讀,遷移寫作,提高綜合語文素質(zhì)。引導閱讀,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受到感染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遷移寫作,借鑒閱讀中體會到的寫作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教材的課文與《語文讀本》的文章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調(diào)一致,有序推進,以期達到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通過《語文讀本》的有效使用,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濃厚多了,自然而然,語文閱讀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加強課外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課堂上培養(yǎng)閱讀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課堂的時間有限。只局限于課堂閱讀是不夠的,應把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效果才會更好。
新課標要求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二百六十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蔽乙髮W生結(jié)合每冊課本的附錄《名著引讀》,制定讀書計劃。計劃定好后,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作為課外閱讀時間,或交流讀書體會,或由教師解答學生的疑問。有些名著,如《三國演義》中的字、詞、句,學生不甚了解,教師適時地點撥,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熟讀一部名著,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文學知識,提高的也不僅是語文素養(yǎng),更多的是閱讀中獲得了精神營養(yǎng),引起學生對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思考,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思考和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要使學生閱讀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就必須立足于平時扎扎實實的訓練,就必須憑借教材及課外精粹閱讀資料滲透知識點、能力點,強化導讀,通過長期訓練方能水到渠成。這也要求農(nóng)村語文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不要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激發(fā)閱讀興趣,進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總之,提高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閱讀資源,加強閱讀指導與訓練,鼓勵他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這樣,農(nóng)村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肯定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對話與文本:教學規(guī)范的轉(zhuǎn)型[J].教育研究,20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3]嚴先元編著.《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