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青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怎樣去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地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等問題是非常關鍵的。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談了對這一問題的嘗試和做法。
關鍵詞:主動性;閱讀能力;興趣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去主動學習。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樣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作為教者,要讓學生有學習興趣,要千方百計地設計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較高的學習環(huán)境,開展一些有益的有利于競爭的教學競賽,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設計較好的問題。比如,在講授《周總理借書》時,首先讓學生去查閱相應的材料,這樣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周總理的事跡,同時也掌握了相應知識,更受到了德育教育,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
二、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氣氛
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一個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使學生求知欲強,思想活躍,他們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fā)表意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三、通過質疑問難引導學習
學習應該在疑問教學中進行,只有疑問才能從中發(fā)現問題,從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講授《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去隨便提問,這樣學生就問道:“課題為什么以蝙蝠和雷達為題?”“課文寫的是蝙蝠和雷達的故事,與飛機有什么聯(lián)系?”我就讓學生自行討論進行研究,最后學生積極發(fā)言回答。隨著課堂學生的激勵辯論和教師的總結分析歸納,勝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教學效果非常好,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通過自主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娛樂歡快的學習中積極學習,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想盡各種教學方法提升自主學習的進程,使新課程標準真正深入課堂。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五家站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