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霞
【摘要】名著導讀是新教改教材中全新的模塊,這部分的教學要求我們要堅持教師課堂滲透、學生課外拓展的基本原則,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和閱讀活動,使學生在高中階段有計劃、分步驟、高質量、地閱讀部分名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得到提高,發(fā)展他們的健康個性,培養(yǎng)健全人格,為其將來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技巧策略
“名著導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的重要欄目,與“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通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要“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
高中語文名著導讀由背景介紹、作品導讀和思考與探索三部分組成。編者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既能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事跡、風格流派、取得的藝術成就等方面的情況,又能深入一個點,明了其某一代表作的故事概貌、藝術特色,進而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學會思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提高學生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但是經(jīng)典名著普遍存在篇幅較長、結構復雜、內容繁復、思想深邃的閱讀難度,古代作品還存在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的閱讀障礙,而外國作品則于中國作品存在著明顯的思維方式、寫作習慣、情感特點、藝術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的差別。以上種種現(xiàn)象都是目前學生不喜歡閱讀名著、不會閱讀名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授之以相應的閱讀技巧、有效提高閱讀水平便是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在此,我談一談在教學中摸索出的一點經(jīng)驗,以拋磚引玉。
一、課堂精讀與課余泛讀相結合
高中新教材里選用了許多經(jīng)典名著的片段,這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來為名著導讀服務。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為例,課堂內,教師可以點撥學生閱讀這一精彩片段,促使學生理解小說“逼上梁山”的社會主題和林沖由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性格變化過程,掌握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特點,同時教給學生精讀的閱讀技巧,例如圈點、批注、對比閱讀等。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泛讀《水滸傳》全文。這種方法可以在課堂內提高閱讀的質,在課堂外補充閱讀的量。
二、文本閱讀與影視作品閱讀相結合
高中階段讓學生通讀像《紅樓夢》《三國演義》這一類的大部頭,是一件比較費時、費力又費腦筋的事情。為了解決“讀不完”的問題,我會先選擇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欣賞,然后補充文本閱讀進行對比鑒賞,引導學生充分領悟和體會原著文字的獨特韻味和審美價值,最后推薦學生欣賞剩余的影視作品,以便對整部作品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例如,《紅樓夢》篇幅較長,人物較多,深奧難懂,難以記憶,學生興趣不高,以上情況就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讓學生先觀看名著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片段,這種方法既可以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以在閱讀時突出重點篇目,兼顧全文情節(jié)。又如中央臺《百家講壇》播易中天的《品三國》,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感受戰(zhàn)火紛飛、三國鼎立的漢末社會圖景,在時尚中體會古典文化文學名著的魅力,學生會喜聞樂學。
三、個人閱讀與名家評論相結合
經(jīng)典名著普遍存在著篇幅較長、結構復雜、內容繁復、思想深邃的閱讀難度,而目前高中生的閱讀理解力又不高,“讀不懂”成了制約名著導讀的瓶頸問題。因此,適時地補充與文本相關的名家評論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領悟、理解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學會思考,最終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我在給學生推薦閱讀作品的時候,同時會推薦“百家講壇”系列節(jié)目中“于丹說《論語》”“劉心武解析《紅樓夢》”等講解深入淺出的節(jié)目或一些評論性的書籍以供參考借鑒。
四、東西方經(jīng)典對比閱讀相結合
對比閱讀可以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心態(tài),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xiàn)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shù)脑u價。這種閱讀方式我一般向學生推薦結構簡單、篇幅短小的文章。例如同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品,王蒙的《春之聲》,伍爾芙的《墻上的斑點》;產(chǎn)生于同一時期的詩歌作品《詩經(jīng)》《離騷》《荷馬史詩》;也可以將魯迅的《祝福》與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表現(xiàn)主義小說《變形記》進行主題思想方面的對比閱讀。
五、校園閱讀與終身閱讀相結合
在學校內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授之以相應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只是一個“引子”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助推器”,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愛讀書,愛經(jīng)典,讓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服務于人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如果語文教育離開名著閱讀這個有效支撐,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則確實堪憂。所以,教師要有目的、分步驟、高質量地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接觸人類的精神高端,享受高峰體驗,“以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引導他們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達到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目的”,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操,擴大視野胸懷,積淀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精神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