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杰
摘要:分層次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個性,為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而采取的教學模式。本文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根據學生分層備課、根據學生分層施教、分層次指導學生上機操作練習、評價分層等進行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索應用。分層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能夠針對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面向全體,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獲取新知識,從而體驗到進步的快樂。
關鍵詞:分層教學理論;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教育
應用信息技術課已經在中小學得到廣泛的開展。然而信息技術課與其他課程有一個鮮明的不同點在于其實踐性強。教師應在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下,以每個學生為出發(fā)點,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層教學理論的出現無疑讓人們看到了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的方法。分層次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個性,為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而采取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就“分層教學法”談談其在實踐中的幾點運用。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
在教學中,我首先認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內容,并從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據學生的智能、實際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掌握差異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把班內的同學分成三層——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優(yōu)等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濃厚,這部分學生電腦操作基礎好,接收能力強。中等生在課堂學習中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一層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較一般化,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后進生雙基情況較差,對電腦沒有興趣,接收能力及學習習慣都比較差。這樣的分層真正為每位學生奠定了人格成長與學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事實證明:分層教學有利于每個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發(fā)揮。
二、分層教學法要求教師認真?zhèn)湔n
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了更好地分層施教。根據學生分層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能夠突破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精心備課,選擇多種提問方式。在備課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問題,在分層施教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三、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次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分層教學讓后進生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進而向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例如,“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師稍加指導,優(yōu)等生就明白了,因為,這部分內容在資源管理器中都講過了。再如,在統(tǒng)一講授“我的電腦”中的復制、移動、建立、刪除文件(夾)時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他們掌握這節(jié)課的任務。對優(yōu)先生以“放”為主,耐心給他們輔導,讓他們回憶教師是如何教的,“扶”中有“放”;對中、差生以“扶”為主,各層次的學生掌握的都相當不錯。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接受新知識。對優(yōu)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開“控制面板”可用哪幾種方法,在講授“我的電腦”部分的基礎操作時,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進行歸納總結,整個課堂效果也很好。個別輔導時,多操作、鞏固,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消化不了的情況,重在轉化,并給他們講一講相應的快捷鍵,根據學生分層施教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實施的主要過程。中間部分的學生也有了發(fā)展空間,課堂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分層教學是目前在教育界很重視的一種教育理念,為了適應當前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出具有個性與特長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
四、分層次指導學生上機操作練習
上機課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所學內容的最好驗證,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上機也有著不同的心理,后進生往往在對著計算機時腦子一團糟,而優(yōu)等生卻如魚得水。在分層指導中教師對學生每一個極小的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優(yōu)生,指導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并提出較高要求。上機操作時指導他們熟練準確地完成任務,循序漸進。對于后進生指導分解單項練習。因此,每一節(jié)上機課都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易不同的訓練目標。例如,在講授Excel中的《用電子表格自動計算》時,對于優(yōu)等生可以教他們各種函數的操作技巧和跨表格數據之間的計算;對中等生,則要求他們按書的的步驟操作一次,然后,另給一個表,讓他們不看書自己操作;對于后進生,則對函數的操作步驟分析,并且教師親自操作讓他們一步步跟著操作。
五、評價分層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比如對后進生主要以鼓勵肯定為主,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對優(yōu)等學生以激勵競爭為主,調動他們學習競爭意識和學習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通過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活動和操作活動的有效記錄以分層標準來進行分層評價,這樣能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因素,促進智商和情商的協(xié)調發(fā)展。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說:“教學的藝術不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分層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能夠針對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面向全體,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獲取新知識,從而體驗到進步的快樂。讓一個班級的所有學生都找準自己的定位,從而避免負面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同學之間易于形成融洽的學習氣氛,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意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