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光 王洋 王遠 張豐剛 林锎林 呂興祖 白長科
摘 要:以影響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的核心要素——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為切入點,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座談會等方法對天津市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體質健康相關行為情況,以及影響這些行為形成的環(huán)境因素進行調查與分析,在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社會生態(tài)學等理論與方法指導下,探索構建以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行為模式形成為核心的、綜合性的干預體系,并分析實施策略,以促進天津市青少兒體質健康行為模式的養(yǎng)成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并為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提供生動案例。
關鍵詞: 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
中圖分類號: G 80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3)06-0505-06 文獻標志碼: A
Research of the Interven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cents:Analysis Baesd on the Results in Tianjin
WANG Xuguang,WANG Yang,WANG Yuan,ZHANG Fenggang,LIN Kailin,LV Xingzu,BAI Changke
Abstract:Proceeding from the behavior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 the core elements which affec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the present research conduct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the related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se behaviors of adlescents in Tianjin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interview,field research,symposia,etc.Baesd on the results analyses above,we set to build an intervention system which puts the physical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of young children at the core by using health management,health promotion,social ecology theory and methods.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system,so as to cultivate the health behaviors and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ents in Tianjin,as well as to provide specific cas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cents in China.
Key words:adolescents;physical health;intervention system;physical fitness;family environment;school health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3-07-03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2010CTY008)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王旭光,女,天津人,教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后。
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問題沒有出現根本扭轉。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當前清晰認識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問題,深入分析影響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探索并建立起切實有效的綜合性干預體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1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當代社會,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下降的核心因素是行為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命最初的20年所形成的行為模式與個人、公眾的健康有密切的關系[1]。青少年兒童正處于快速生長和發(fā)育時期,也是健康行為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影響其健康的行為因素進行有效干預,促進其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模式,對提高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水平和促進其終身健康都具有深遠意義;因此,課題組以影響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的核心要素——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為切入點,以天津市6~19歲青少年兒童為調查對象,深入調查和分析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體質健康相關行為情況,并調查分析影響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相關行為形成的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環(huán)境因素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等理論與方法,探索提出以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行為模式形成為目標的、綜合性的干預體系,分析實施策略,以期為促進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和體質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參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和專家調查方法
課題組系統(tǒng)梳理了國內外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相關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擬制了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指標體系和調查問卷,并通過專家調查等方法,確定了調查內容,制定了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
1.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將調查對象限定為6~19歲中小學生。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天津市18個區(qū)縣中隨機選擇5個區(qū)(縣),每個區(qū)(縣)選擇普通和重點各1所小學、初中和高中(有的學校為完全中學,包括初中、高中;有1所學校包括小學和初中),在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中隨機選擇1個班的學生(河西區(qū)為市內中心區(qū),因樣本同質性高隨機選擇了小學、初中、高中各1所學校),總計為5區(qū)縣22所中小學3 2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取了這些學生的體檢和體質健康監(jiān)測成績,對學生及其家長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對學校相關情況設計了開放式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的發(fā)放時間是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運用SPSS 16.0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樣本分布見表1。
表 1 調查樣本分布情況
1.2.3 訪談和座談
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天津市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學校健康環(huán)境、家庭因素、社區(qū)和相關社會組織活動情況,課題組對問卷調查的每區(qū)(縣)至少各一所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主管領導、體育、健康教育課教師等進行了座談和訪談;對學校所在社區(qū)衛(wèi)生醫(yī)院、街道、各區(qū)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等相關組織進行實地考察,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和座談。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天津市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
體質是人體的質量,是指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從結構上看,體質包括5個要素,即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fā)展水平、心理發(fā)育水平及適應能力[2]。體質健康是指構成體質的各要素處于良好和諧狀態(tài)。課題組為了客觀反映天津市學生體質與健康情況,通過調取學生每學年體檢卡片和體育課上圍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項目所進行的體質健康監(jiān)測成績,并輔以亞健康問卷調查來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指標主要包括身體形態(tài)(身高標準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體重指數)、身體素質(速度靈巧類、力量、柔韌、耐力等)及學生身體、心理、精神狀態(tài)的亞健康情況。
2.1.1 身體形態(tài)
總體上,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勻稱度還需提高,身體勻稱的學生比例僅為36.3%;“營養(yǎng)不良和較低體重”學生與“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37.8%和25.8%,肥胖率為19.1%,即在所調查的學生當中5個就有近1個肥胖兒童,每3孩子中就有1個較低體重或營養(yǎng)不良。從性別分組來看,男、女生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女生肥胖率比男生低10.4%。從城鄉(xiāng)分組看,農村孩子肥胖率略低于城市孩子。
2.1.2 身體機能——肺活量體重指數
肺活量體重指數是通過人體自身的肺活量與體重的比值,亦即每kg體重的肺活量的相對值來反映肺活量水平及用以對不同個體與群體進行客觀的定量比較分析。從總體上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不合格率高達到23.6%。農村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等級要好于城鎮(zhèn)學生,女生略好于男生。
2.1.3 學生身體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機體維持長時間工作或運動而不疲勞的能力,總體上耐力素質不合格比例較高,達到21.1%。從城鄉(xiāng)分組來看,農村學生的耐力素質明顯好于城鎮(zhèn)學生。男生、女生無顯著差別。
總體上看,學生柔韌素質較好(總體不合格率僅為3.9%)。城、鄉(xiāng)的學生有顯著性差異,城市好于農村(優(yōu)秀率高出農村3.2%,不合格率低于農村4.1%),女生略好于男生(優(yōu)秀率高出男生0.8%,不合格率低于男生1%。)。
力量素質指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通過握力、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測試項目來反映。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優(yōu)秀率19.5%,良好率35.4%,合格率31.6%,不合格率為13.4%。農村學生的力量素質好于城鎮(zhèn)學生,女生略好于男生。
學生速度靈巧素質,通過測試學生速度、靈敏素質及神經系統(tǒng)靈活性的發(fā)展水平來反映學生速度靈巧素質狀況。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優(yōu)秀率24.2%,良好率28.8%,合格率31.5%,不合格率為15.6%。農村學生速度靈巧素質明顯要好于城鎮(zhèn)學生,女生略好于男生的水平。
學生亞健康情況:學生身體上亞健康問題突出,常常覺得疲倦、乏力的學生比例為32.2%,運動時常常感到氣短的學生比例為23.9%,經常反復出現“感冒”學生的比例為15.9%,入睡困難學生的比例為14.6%。其次,心理亞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經?;蚩偸怯X得精神不振、情緒低沉學生占15.7%,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學生占12.7%,經常感到孤單的學生比例為16.3%,閑暇時不知道做什么的學生比例為19.8%。從家庭類型來看,單親家庭孩子的亞健康狀況比核心家庭和大家庭要突出。
2.2 天津市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相關行為情況
健康相關行為是指人類個體和群體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既包括個體內在的特征和過程,例如性格、情感、信念、價值、動機、感知覺及其他認知元素,也包括外顯活動,行為方式和習慣,通常可以分為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的行為[3]。課題組主要從個人健康知識、健康責任行為、營養(yǎng)飲食、身體活動和身體鍛煉、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包括壓力處置)幾個方面反映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相關行為情況。
2.2.1 營養(yǎng)飲食
運用主因素分析方法,課題組主要從飲食規(guī)律情況(早餐、三餐定時定量等),零食、軟飲料、麥當勞、肯德基西式快餐等不健康飲食行為情況,食用蔬菜、水果、肉、魚等營養(yǎng)素是否全面和均衡情況來反映學生的營養(yǎng)飲食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除初中生(天天吃早餐的比例為68.2%)外,“天天都吃”早餐的學生占到了約80%或以上。早餐情況在不同家庭類型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單親家庭的學生情況明顯不如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學生。學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不餓或不想吃(42.7%)、沒有足夠時間吃(32.3%)。有39.6%高中組學生因“沒有足夠的時間”而不吃早餐,比例最高??傮w上,三餐做到定時定量的學生占到55.4%,有28.8%學生喜歡吃就多吃,不喜歡吃就少吃。不同年級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初中生三餐定時定量不足50%,情況最差。城鄉(xiāng)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城鎮(zhèn)學生飲食規(guī)律情況好于農村。
總體上,學生喝碳酸飲料,吃西式快餐、吃零食等不健康飲食行為急需改善。每天吃1次及以上零食的學生占55.4%,喝碳酸飲料每天1次及以上的學生占到了13.9%。學生吃麥當勞等西式快餐每周1次及以上學生占18.7%。城鄉(xiāng)有明顯差異,農村學生情況好于城市學生。
學生(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學生)營養(yǎng)均衡情況還有待提高。每天喝牛奶250 mL及以上的學生僅有37.5%,城鄉(xiāng)學生每天吃蔬菜1種及以下比例分別占到25.7%和59.1%。城鄉(xiāng)學生每天吃1種及以上水果的比例分別占到71.9%和56.1%,城鄉(xiāng)間有顯著差異。城鄉(xiāng)學生每天吃魚、肉一次及以上比例分別占到48.8%和33.1%,在營養(yǎng)均衡方面城鄉(xiāng)之間有顯著差異。
2.2.2 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
課題組從學生身體活動和鍛煉情況、體育課質量情況2個方面反映學生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7 d內每天運動30 min達到3 d及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為49.7%,不足一半。城鄉(xiāng)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城鎮(zhèn)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好于農村學生。過去7 d,平均每天用于體育活動的時間未達到每天1 h的學生超過一半,達到51.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男生前3位的是足、籃、排球(54.5%)、乒羽(34.7%)、短跑(30.3%);女生前3位的是游戲(55.6%)、短跑(35.5%)、健身操(27.4%)。制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為課業(yè)負擔重沒有時間(占44.0%)和缺乏興趣(占29.8%)。學生的課余休閑活動(多項選擇)依次為:看電視、閱讀、上網、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總體上,休閑活動以靜態(tài)休閑活動為主。
體育課的質量。從學生感受來看,體育課程的愉快和滿意度較高,83.4%的學生感覺十分愉快和愉快;80.3%的學生感覺滿意和十分滿意,但是運動負荷偏小比較明顯;有43.2%的學生感覺很輕松或者說不清??傮w上看學生運動量不足,休閑活動以靜態(tài)休閑活動為主,課業(yè)負擔重和沒有興趣成為制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
2.2.3 學習和日常生活
課題組將所調查的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因素分為壓力處置行為 、學習和睡眠、衛(wèi)生習慣3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的學生能夠較好處理壓力,但是也有30%左右的學生還不善于處理壓力。學生的睡眠時間普遍不足,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低于8 h的學生占總數的34.5%。學生每天作業(yè)課業(yè)負擔普遍較重,高中年級的學生平均課業(yè)時間在3 h以上的占到了37%,小學1~4年級的學生平均課業(yè)時間超過1 h的比例也趨近了一半,小學5、6年級的學生平均課業(yè)時間超過1 h占60.1%,初中學生平均課業(yè)時間超過1 h占71.3%。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個人衛(wèi)生意識較強,95%以上的學生能夠做到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88%的學生能夠做到飯前便后經常洗手。
2.2.4 個人健康責任行為
個人健康責任行為是個體自覺維護自身健康的意識和相關行為。課題組從積極向上樂觀態(tài)度,調控體重、關注健康資訊等行為,喜歡和親人保持聯(lián)絡、注意維持良好人際關系3個方面來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保持積極向上樂觀態(tài)度和喜歡和親人保持聯(lián)絡兩方面總體較好,80%左右的學生能夠經常和總是做到;但是學生在體重過輕或過重會努力調整、閱讀有關促進健康的資訊、盡量選擇少添加物的食品、每天站立或坐著都會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等具體行為方面還需加強,僅是有時或偶爾注意這些方面的比例都超過了20%。
2.2.5 個人體質與健康知識
個人體質與健康知識調查,我們主要圍繞科學健身、運動飲食、體重控制等方面的知識設置了8個調查題目,調查顯示40%的學生健康知識缺乏或匱乏。青少年兒童個人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從整體上來看還有待提高。
2.3 影響天津市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及其相關行為的環(huán)境因素情況
課題組借鑒國外對健康相關行為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4-5],在社會生態(tài)學理論視角下,主要從個人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地域等)、家庭環(huán)境(家庭社會經濟環(huán)境,家庭結構,父母的態(tài)度、知識、行為、教養(yǎng)方式等)、學校環(huán)境(學校的體育、健康教育、衛(wèi)生服務、相關物質和人文環(huán)境等)、社區(qū)環(huán)境(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育場地設施和體育文化活動等)、社會組織(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等相關社會組織的作用)等角度具體分析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相關行為的環(huán)境因素情況。
2.3.1 學校環(huán)境
學校是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一個重要載體和責任主體,課題組借鑒學校健康促進理論,主要從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學校健康環(huán)境(采光等硬件條件和師生關系、衛(wèi)生保健服務等軟環(huán)境)幾方面來分析[6]。
2.3.1.1 學校體育情況
學校體育主要包括體育課、課間活動、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訓練、競賽等。從總體上看,天津市學校體育工作基本能夠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開展,但體育課存在課時不足,偶爾被擠占,學生活動量不足,運動強度不夠的現象。各學?;灸茏龅矫刻旖M織一次25~30 min大課間活動,但也存在大課間學生實際活動時間少、一些學校受到場地小學生多等制約,大課間活動提升難度較大。目前,學校組織課外體育活動主要以體育活動課、體育興趣小組、小型競賽活動為主,活動時間一般為每周1~2次。少數學校在學生放學后組織學生自愿參加乒乓球、跆拳道、游泳、健美操等項目的俱樂部活動。也有少數學校利用社區(qū)場地和其他社會資源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但大多數學?;蛴捎谌司賵鍪褂妹娣e不足,或怕學生受傷及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等多種原因開展學生課外、校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開展得并不普遍。學校體育從總體上難以充分滿足學生需求。
2.3.1.2 健康教育開展情況
學校健康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健康教育活動,使兒童青少年掌握常見病防治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養(yǎng)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提高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健康水平的目的。目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影響,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學校的健康教育與學生健康需求之間有非常大的差距。
目前天津市大多數學校能夠按照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在課程設置中安排健康教育課程,但實際上課隨意性大,課時得不到保障,一些學校不能按照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完成規(guī)定的內容。健康教育課的內容不夠豐富、考核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宣講為主,利用專業(yè)機構少,學生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影響了學生有效地將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和技能。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學校健康教育授課教師不足,大多由體育教師、班主任、校醫(yī)或其他任課教師兼任,學校沒有獨立的健康教育教師編制,健康教育教師不能按照教師系列晉升職稱等都嚴重影響了學校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建設和培養(yǎng)。健康教育督導缺乏實效,往往流于形式。
2.3.1.3 學校健康環(huán)境情況
學校健康環(huán)境是激發(fā)和促進學生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主動培養(yǎng)健康意識的外部環(huán)境,它與師生身體和精神健康關系密切[7]。我們主要從學校硬件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和相關制度環(huán)境角度來分析。
學校硬件環(huán)境方面,我們通過學生的滿意度對教室采光、教室設備、教室通風、教室照明、教室噪聲、教室溫度、教室桌椅、校園衛(wèi)生、食堂環(huán)境、體育場地和器材10個方面進行調查。另外,也通過對學校的訪談和問卷調查,來了解學校運動場地等相關情況。調查結果顯示:75%以上的學生對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和學習生活設施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但是超過30%的學生對教室的噪音和學校食堂就餐條件感覺一般和不滿意(包括很不滿意)。其次,也有超過20%的學生對教室通風、溫度、課座椅、校園衛(wèi)生、學校體育場地和運動器材感覺一般和不滿意(包括很不滿意)。學生午餐質量差、學校課桌椅定期調整不及時、多媒體陳舊不清晰等問題給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期的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挑戰(zhàn)。體育場地狹小也是一些學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學校人際環(huán)境整體情況較好。學校在體檢、防病、食品安全等制度方面重視程度較高,執(zhí)行情況較好;但在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方面、作息時間、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執(zhí)行中還存在不足。
2.3.1.4 學校衛(wèi)生保健與體質健康服務工作
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實施與評價情況。各學校都能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開展測試工作;因為測試成績與學校工作、三好學生評定、學生畢業(yè)等掛鉤,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監(jiān)測后的管理(指導)不充分的現象普遍,普遍缺少對學生和家長具體指導。學校將監(jiān)測結果上報各區(qū)縣教育局,通常缺少相關部門或研究機構對學校體質健康監(jiān)測成績的深入分析和對相關工作的具體指導。
學生體檢一般由學校委托有資質的社區(qū)醫(yī)院開展。目前,學生體檢工作主要依據《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每學年開展,整體來看情況較好;但也有農村地區(qū),由于教育經費不足,高中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檢工作沒有在每學年都開展。目前,由于人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學生群體和個體較為深入的健康評價和提出健康促進對策建議的工作在學校中沒有開展。
2.3.2 家庭環(huán)境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家長的健康素養(yǎng)有待提高。57.3%的家長健康知識匱乏。高達88.7%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對自己進行健康知識教育的普及。而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相關聯(lián)絡和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不足。80.3%家長印象中學校未開展過相關活動。家長的相關行為還需改善。家長的體育運動不足,父母在過去7 d里,每天參加30 min以上的體育活動達到3 d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29.8%和27.2%,比例不到30%。家人定期體檢情況還需提高,從來不體檢的占17.1%,偶爾檢查的有56.8%。
2.3.3 社區(qū)環(huán)境和相關社會組織情況
參與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主要有基層社區(qū)、基層社區(qū)衛(wèi)生院,各區(qū)縣衛(wèi)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教育局及其健康保健所,以及體育協(xié)會、青年團、婦聯(lián)、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社會組織。調查顯示:目前社區(qū)的環(huán)境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可供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育活動的場地不足(41.0%和33.4%學生認為社區(qū)體育場地和健身設施差和非常差),缺乏青少年兒童健身活動的組織等;此外,社區(qū)針對青少年兒童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很少。目前,由于學生課業(yè)負擔重等原因,一些社會組織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等希望對學校學生開展健康教育宣傳等活動,往往并不受學校歡迎。社區(qū)醫(yī)院工作的重點人群主要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由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針對青少年兒童開展的相關服務較少。近年來,許多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加大了投入,大幅提升了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服務的水準。如果相關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機構與學校的衛(wèi)生保健工作能夠相互連接,建立起信息共享、咨詢服務、轉診等渠道,加強對青少年兒童近視預防、生長發(fā)育評估和促進、心理健康等工作,將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社會需求的推動下,近年來一些健身俱樂部、體育項目協(xié)會等積極開展青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但由于缺少相關政策傾斜,這些組織活動的普及性、廣泛性、規(guī)范性等還難以滿足青少年兒童需求。
3 結論
1)學生體質健康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高,身體勻稱學生僅略高于1/3,學生身體機能(肺活量體重指數)不合格率高(23.6%)。運動素質中,身體柔韌素質較好,耐力素質不合格率高。學生身體亞健康問題突出,心理亞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
2)從總體上看,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知識還有待提升;選擇對體質健康有益的行為方式的責任意識還需加強;在具體行為方面,學生體育活動量不足、吃西式快餐和飲用軟飲料問題突出、農村地區(qū)學生營養(yǎng)均衡狀況不佳、近3層的學生不善于處理壓力、學生睡眠時間不足等問題也應引起足夠的關注。
3)受到應試教育、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教育條件、人們健康素養(yǎng)、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還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①學校環(huán)境(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健康環(huán)境、衛(wèi)生保健服務等),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知識和行為)、社區(qū)環(huán)境(社區(qū)場地設施、體育組織、衛(wèi)生保健服務和健康教育等)與學生健康成長和體質健康行為模式形成的需求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②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機制,相關社會組織如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衛(wèi)生服務機構、體育社會團體、健身俱樂部等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上作用發(fā)揮不充分。學校與家長、社區(qū)和相關社會組織在對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上聯(lián)絡不足,尚未形成合力與長效機制。③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存在重“檢”而忽視后續(xù)管理問題,體質健康檢查和體檢后的數據主要停留于學生整體層次的分析,針對不同群體和個體的體質健康分析、后續(xù)的教育、指導和行為方式干預等工作不足,急需探索有效開展方式。
4 對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和實施策略的思考
現代社會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原因由生物遺傳因素轉變?yōu)樯罘绞?、環(huán)境、醫(yī)療服務、遺傳等多種綜合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占到50%以上。這樣僅依靠傳統(tǒng)的醫(yī)療模式難以解決現代人的健康問題。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人們提出了旨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環(huán)境支持的健康促進策略。健康促進強調多部門的合作,旨在結合健康教育和環(huán)境的支持,使民眾能采取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活方式[8]。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運用健康促進、健康管理等理論和方法,建立起切實有效的可操作的綜合性的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和干預體系,既是干預學生體質健康行為模式形成,促進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抓手,又是各類組織分工協(xié)作,形成促進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的合力和長效機制有效途徑。
4.1 對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的思考
我們將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定義為,以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行為模式的形成為目標,以學校健康促進為載體,聯(lián)合家庭、社區(qū)、社會相關組織,在社會環(huán)境和政策的支持下,構建學校、社區(qū)、家庭、社會相關組織網絡化、信息化的體質健康信息搜集、風險因素分析與評估、體質健康相關行為干預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的循環(huán)的綜合性的服務和促進體系,如圖1所示。
核心目標:在政策支持和環(huán)境保障下,形成學校、家庭、社區(qū)、社會相關組織相互合作的一體化的網絡化的體質健康管理和干預體系,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要點:
1)學校。以學校健康促進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學校健康環(huán)境;體檢、體質健康監(jiān)測和衛(wèi)生服務;學校與家庭、社區(qū)和相關組織的合作;員工的健康促進等,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學校內部、外部環(huán)境。
2)家庭。與學校共享學生體質健康信息,接受學校、專家系統(tǒng)、專業(yè)組織的指導,提高家長的體質健康相關知識、態(tài)度、技能,促進家庭健康行為模式的形成,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家庭環(huán)境保障。
3)社區(qū)。與學校共享學生體質健康信息,加強社區(qū)青少年兒童健康促進工作的組織、場地設施、人才隊伍建設,在社區(qū)中設有專人負責青少年健康促進工作,廣泛組織和開展青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健康教育。加強社區(qū)基層醫(yī)院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教育和衛(wèi)生保健服務。
4)社會相關組織。充分發(fā)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體育研究中心等專業(yè)機構在學生體質健康和危險因素監(jiān)測、分析和干預計劃制訂中的作用,加強對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干預工作所需的物質環(huán)境建設、師資培訓和培養(yǎng),學生群體和個體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等工作的指導。加強專業(yè)衛(wèi)生服務機構,體育協(xié)會、健身俱樂部等社會組織與學校密切聯(lián)合,加強他們在學校學生的健康教育、健康活動、體育活動、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工作中的作用。
5)加強政策支持。建立教育、體育、衛(wèi)生等部門聯(lián)合的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國和區(qū)域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轉換對學校相關工作的評估監(jiān)督方式、方法,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引導,促進網絡化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和各類組織相互合作的“長效化”運行機制建設。
6)加強環(huán)境保障。加強場地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加強媒體的宣傳引導,推動和促進社會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價值觀念、大眾行為模式等)的轉換,使青少年兒童的健康行為選擇更為便利。
圖 1 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組織結構
4.2 具體實施策略分析
1)完善青少年兒童體檢和體質健康監(jiān)測工作,增加對學生體質健康危險因素(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例如身體活動、營養(yǎng)飲食、家庭環(huán)境等)的監(jiān)測,探索形成學生、家庭、學校、社區(qū)(社區(qū)基層醫(yī)院)、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機構、業(yè)務主管部門(教育、衛(wèi)生、體育等)共享的學生體質健康信息系統(tǒng)和衛(wèi)生保健服務體系。
在學生體檢、體質健康監(jiān)測成績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健康教育課等途徑增加對學生體質健康相關風險因素(尤其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環(huán)境因素的監(jiān)測,例如補充遺傳病史、家庭環(huán)境情況、個人行為生活方式情況等內容)調查。整合學生體質健康檢測、體檢、學生健康風險因素調查、基層社區(qū)醫(yī)院的居民健康檔案和相關衛(wèi)生醫(yī)療服務機構疾病診治、疫苗接種等學生體質健康信息,形成共享的學生體質健康信息系統(tǒng),探索實現學生個人健康管理端口,家庭服務端口,學校管理平臺,教育衛(wèi)生體育等政府機構管理平臺,衛(wèi)生服務機構使用端口(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使用權限)的信息應用系統(tǒng),實現學生健康檔案、網絡健康教育與咨詢,體質健康促進、預防保健、醫(yī)療服務和衛(wèi)生管理一體化、網絡化的體質健康與衛(wèi)生保健服務體系。
2)加強政策和環(huán)境支持,以學校健康促進為載體,提升各項工作品質,并建立起學校、家庭、社區(qū)和相關社會組織有機聯(lián)絡的一體化的綜合性干預體系。
學校是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主要服務載體和責任主體,但其自身往往受到多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依靠自身力量,難以有效應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建議政府深入探索,以學生體質健康需求為導向,不斷轉變對學校體育、健康教育、衛(wèi)生保健服務等工作的督導和評估模式,加強體育和健康教育師資培養(yǎng),加大政策支持和學生營養(yǎng)午餐等經費投入,加強學校與社區(qū)、社會相關組織合作和有機聯(lián)系的機制建設,加強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的宣傳,提高政府部門、學校、家庭、社會組織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法規(guī)制度建設,促進社會規(guī)范的轉變,切實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學校內、外部環(huán)境。
3)加強組織領導和整體規(guī)劃,為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體系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在國家層面,建議成立由教育、體育、衛(wèi)生等部門聯(lián)合組成的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領導小組,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制定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活動計劃、保障措施,將地方(區(qū)域)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工作列為對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地方層面,不同區(qū)域的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領導小組可以委托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體育研究中心等聯(lián)合組成專家系統(tǒng),在對學生整體體質健康和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分析后,聯(lián)合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整體規(guī)劃、具體的干預計劃和保障措施等。例如,設定干預目標,重點干預群體和干預領域、擬定干預或活動計劃(如營養(yǎng)午餐配給計劃,學校體育活動計劃、課外體育俱樂部活動計劃、健康教育實踐活動計劃、家長學校等),制訂場地設施建設和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通過加強對區(qū)域相關工作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施,加強對區(qū)域文化和社會規(guī)范引領。
體質健康問題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通過教育、社會環(huán)境、法律法規(guī)、政策轉變來改變社會規(guī)范,使健康行為成為整個社會的標準,進而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習慣。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社會每一個部分的參與,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共同促進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行為的形成,為其終身健康提供保障[9]。
致謝:課題調研中得到天津市相關區(qū)縣教委、相關學校、天津市民盟、天津市關工委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wèi)生組織.青少年的健康與成長[M].徐允誠,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2]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會.體質測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華西醫(yī)科大學.健康行為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
[4] Lee-Lan Y.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ur in long-term evolution (CABLE):a school-based health lifestyle study[J].Promotion & Education,2002(9):33.
[5] Lucie R.EcologicalModelsRevisited:Their Usesand Evolu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Over Two Decades[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11(32):307.
[6] 呂姿之.學校健康促進[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9):683-685.
[7] 趙彩鳳.有效學校健康促進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10):41-42.
[8] 譚曉東.社會醫(yī)學與健康促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06.
[9] Samantha K,Graff,Manel K,et al.Policies for Healthier ommunities:Historical,Legal,and Practical Elements of the Obesity Prevention Movement[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12(33):30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