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兆文
摘 要:在新課改大潮中,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涵,構建充滿教育智慧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讓學生“學會學”成為課堂改革關注的焦點。導學案強調(diào)“導”與“學”,它既是教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稿,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打造高效課堂。契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教師由單純的“教學”向“導學”方面的轉變,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導學案;課改;備課;知識遷移
在課堂改革的大潮下,提高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應該探索和思考的問題。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涵,構建充滿教育智慧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讓學生“學會學“就成了課堂改革關注的焦點,而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下面就我在教學探索中用導學案實現(xiàn)由“教”向“導”的轉變,提高課堂效率的粗淺做法談幾點認識。
導學案,強調(diào)的是“導”與“學”,是實現(xiàn)由“教”向“導”轉變的有效途徑?!皩А敝傅氖且龑?、指導;“學”則指的是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導學案既是教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稿,它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把學生的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出發(fā)點,是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在精研教材,充分考慮學情、學法、學生的情況下編制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打造高效課堂,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物質媒介。
一、利用導學案做好預習、備課工作
導學案的設計和編制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在精研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強調(diào)難點,有的放矢,體現(xiàn)精煉、適度。其次,更要研究學情和學法,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能力和學習習慣之后,編制出適合學生認知水平、本學科特點的學案。最后,設計的導學案要體現(xiàn)層次性、針對性。設計的問題應有質量,圍繞學生如何學得輕松、學得豐富、學得有效去設計。習題導向要具體、明確,切忌含糊不清。且應圍繞學習目標,由易到難,確定在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有質量的提問才能帶來有質量的課堂。
學生以“導學案”為依托,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自主學習基礎知識部分,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基本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初步構建本課的知識框架和脈絡。在此基礎上獨自或小組合作討論學案中的探究問題,寫下思考和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又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
二、變教案為學案
傳統(tǒng)的教案強調(diào)“教”的過程,即先教后學,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學。突出的是教師的主體作用,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單向聯(lián)系。教案的編寫也只是注重基本知識的羅列,不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及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是老師的,即使有少量的提問,也往往是優(yōu)等生唱“獨角戲”,課堂的實效性不大,不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導學案強調(diào)的是“導”與“學”的過程,即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中的答疑解惑,對學生學習的有效引導,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種模式由原來單純的接受性知識獲取轉變?yōu)檫^程性知識獲取,師生關系由原來的單向聯(lián)系轉變?yōu)閹熒p向互動。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的:“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導學案的設計實現(xiàn)了這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三、變講堂為學堂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常常出現(xiàn)“一刀切,一鍋端”的弊病,造成“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難提高”的局面,從而大大影響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新課改觀念的沖擊下,很多教師也在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方式,但絕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怎么讓自己講的課更精彩,或者怎么讓學生記的知識更多。觀察整個課堂教學,學生的表情一片木然,學生對教師的“傾情奉獻”并不領情,甚至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
使用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實現(xiàn)讓學生“學會學”這一目標。教學過程切忌把課堂“放羊式”地教給學生,讓學生放任自流,對學生的自學不管不問,甚至把導學案當成課外訓練。而應該重點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教師參與到學生學習當中,適時進行指導,發(fā)現(xiàn)并記錄易錯點、疑惑點,便于在課堂上對學生不理解的重難點及時予以解讀,對學生漫無邊際的“思考討論”予以糾正,將“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學生及時拉回到正常的課堂學習當中。讓學生頭腦“動”起來,學習“活”起來,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學會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煹恼_引導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智慧。
四、課堂達標測評,實現(xiàn)知識遷移拓展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測評題,做到精選精練,練習要求目標明確,形式多樣靈活,針對性強??蓹z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重難點的理解,還可以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過檢測可以補充一些課堂上沒有講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設計練習題的形式主要以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為主,主要是一些與重難點有關的題目,尤其是非選擇題,在設計時應將本課知識點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考查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運用,拓展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和遷移能力。
五、重視課后階段的反思
有位教育家說道:“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币惶谜n講完并不代表一節(jié)課就此結束。對有效課堂的研究或一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課堂,還應該關注課后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以及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反思。通過教學反思的形式或者課后隨筆的形式將課堂中的亮點或不足用語言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反思中總結,在反思中進步、成長。對于教師而言,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課改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機遇。如何使用導學案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效率,我還處在探索階段。但通過導學案的應用,有效地把教師的教與引導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教師“導”的技能,增加了學生“學”的活動,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再進行巧妙點撥、指導。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做到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契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教師由單純的“教”向“導學”方面的轉變,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不屑的努力,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相信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切入點,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種理想課堂教學模式,也一定會迎來人生路上教育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