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設計;反思
心理活動課作為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展現形式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在設計活動課的過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增進團體的活動性、實效性和趣味性?通過課堂觀察與反思,結合課例的評價,筆者總結出在心理活動課的設計中值得關注的以下幾個“點”。
一、題目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一個恰到好處的題目確實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心理活動課的題目應是一種指導性的標題,它的設定就是要突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如培養(yǎng)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一組題目:“做一個好‘聽眾”“我的書包,我整理”“我是寫作業(yè)的‘快槍手”等,這些題目給學生以正向的引導,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探究、體驗、參與的愿望。當然,為了加強題目的明確性,我們還可以加上副標題,如“一切盡在計劃中——合理利用時間”“送你一朵贊美花——學會贊美”“不一樣的世界——觀察力訓練”等。教師在確立題目時最好不要把題目設計成含有負面暗示的,如“面對欺負”“嫉妒是紅眼病”“改變自負”等,先不說內容,光看題目就讓學生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戒備心理,更談不上敞開心扉了。還有的教師的題目像論文題目,如“打破思維定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處理親子關系”這樣的題目怎么看也不像一節(jié)心理活動課,給人感覺是這位教師想要展開長篇大論,作為活動課的題目的確不是很恰當。
二、選題
一節(jié)好的心理活動課,選題極其重要?!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選擇上應實事求是,分類指導,選擇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典型事例作為活動內容。教師在選題上應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fā),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密切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生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作為主題。如“幫助了你,快樂了我”一課,教師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發(fā)現三年級學生不懂幫助別人或不會幫助別人,進而確定輔導主題。如“我的書包,我整理”一課的選題,就是教師和班主任溝通時,發(fā)現一年級大部分學生都是由家長整理書包,所以在學校時書包總是很亂這個問題進而確定下來的。再如“面對困難,我能行”一課,教師通過本班學生劉鵬的爸爸出車禍,媽媽在醫(yī)院照顧爸爸,他克服種種困難,獨自一人生活、上學為切入點,引起學生共鳴。符合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的主題,學生定會對活動感興趣,輔導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內容
教師在設計活動課教學內容時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過程要流暢,層次要分明,內容設計要有梯度。心理活動課的設計要符合內容邏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計應根據教學目標有序安排,并能逐層遞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個清晰的思路,對加強學生體驗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因此教師在內容設計上應體現一定的序列化。如“挫折也美麗”一課,內容是這樣安排的: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主題;2.游戲活動,感受挫折;3.案例啟迪,正視挫折;4.尋求方法,克服挫折;5.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又如“你今天的心情好嗎”一課:1.熱身活動;2.對比體驗,分析問題;3.分享感受,歸納方法;4.行為疏導,拋棄煩惱。除此之外在內容設計上應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性,如“我有一顆感恩的心”一課,一開始是暖身小游戲——我與父母對對碰;緊接著是體驗活動——一起走過的感動;然后是感悟活動——永遠無法平衡的天平;最后是實踐活動——愛要大聲說出來。再如“我是處理親子關系的智多星”一課:1.創(chuàng)設情境,事實導入;2.回憶誤會,體驗情緒;3.探討成因,尋求方法;4.踐行生活,解決問題。這些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的內容設計可以不斷挖掘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敢于、樂于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容易引發(fā)學生心理的共鳴。
四、方法
學校開設心理活動課,旨在讓全體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或模擬的現實情境中初步學會和掌握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和心理保健常識。因此,在活動課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如:教師在設計活動課時,若想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盡量表露自己,其基本方法是改變座位的排列組合,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可以采用隨機分組、顏色分組、類別分組等形式,6~8人為一組坐在一起,方便學生交流,降低學生的防備心理。另外,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如文字、圖片、音樂、動畫、影視等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直觀生動的情境,形象展示各種典型案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尋找快樂”一課,學生通過玩一玩、演一演、猜一猜的方法落實教學重點;如“培養(yǎng)同情心”一課,通過學生表演兩個情景劇,引發(fā)學生心理的共鳴;如“專心聽講,我最棒”一課,教師用數字傳真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專注力;等等。通過小游戲、情境再現、榜樣示范、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法為學生營造一種樂學、合群、向上的良好氛圍。
除此之外,輔導技巧運用恰當,活動設計有新意,活動內容適量,活動氛圍和諧,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觀點包容,課外拓展等也是我們關注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活動課的過程中重視這些“點”,對激發(fā)學生團體動力,引導學生自我探索,有效達成目標,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市易三實驗小學,蓬萊,265600)
編輯 / 任玉丹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