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雄輝
【摘 要】科學小故事在新課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生活常識、科技知識、科幻故事等均可作為新課教學的素材,恰當合理的故事對新授內容的平滑引入、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等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學小故事;新課教學;作用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自然會產生許多跟科學知識有聯(lián)系的故事和典故。在進行新授課時,如能緊扣教材內容,利用這些小故事、典故作為“引子”,鋪陳渲染,就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并使之持久保持下去,激發(fā)他們與老師、知識點的互動,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流暢、效率更高。長期堅持使用不僅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參與、努力探索的意識,進而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化起到重要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材料活起來,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生動的畫卷。由此,讓學生感悟和理解科學的進程,學會分析科學問題,并在學習中感到樂趣。下面筆者結合自己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談一下利用“小故事”植入新課教學的經驗體會。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直觀生動、貼近學生且易于理解,這是科學教學中知識點導入的首選。合理利用不僅可以平滑過渡知識點,而且可以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慣性時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一個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車上,車突然剎車,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輕人撞倒。漂亮女士氣呼呼地說:“什么德性?”年輕人笑著說:“這不是德性,是慣性?!睂W生聽完這樣的故事,笑完之后就會覺得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講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我就講一小笑話,一人去醫(yī)院看望他住院的朋友,見面后說“你怎么被人打成這樣?”誰知他的朋友說“你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嗎?他打我就等于我打他。”他的朋友愕然。同學們哄堂大笑,在笑聲中我又進一步強調,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對的,但他的朋友卻忽略了臉和手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又順勢講了雞蛋碰石頭的例子,使同學們在笑聲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茖W是很有趣的。
二、運用科技知識,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講《光的折射》中透鏡的應用時,為加深學生對“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的理解,我事先準備了一塊冰,上課時先設“埋伏”:“大家不要小看這普通的冰塊,關鍵時刻它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接著我采用了這樣一個事例:有一支南極探險隊,在探險過程中不慎丟失火種,面臨寒冷、饑餓與死亡的威脅。一個聰明的隊員用冰塊琢磨成一塊凸透鏡,把陽光聚焦,點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種,挽救了這支探險隊全體隊員的生命。接著告訴大家:“我們在學完這節(jié)課后,就會明白這種生火的道理,大家也可以嘗試自己制作這樣的生火工具”。學生們馬上集中起精神,聚精會神地聽我講解,這樣一來,課堂效果立竿見影,課后一連三四天,學生們不僅認真研習課本內容,探討透鏡的聚光、成像條件與原理,而且自己動手用冰塊打磨、制作了各種各樣的凸透鏡并進行了班級比賽:看誰制作的凸透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作業(yè)紙燒焦。一個小小的事例不僅使學生們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這樣的效果是簡單的實驗室演示所無法達到的。
三、精彩科幻故事,增強學生好奇
在故事的取材上,筆者還大膽使用了神話傳說和科幻故事。實踐證明,只要這樣的內容跟教材相關知識點密切相關,完全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效果,而且這樣做往往更符合現(xiàn)代中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探究新事物的性格特點。例如我在描述運動和靜止相對性時,為加深學生對“相對靜止”的理解,借用了電影《生死時速》的故事情節(jié):歹徒在一輛公共汽車里安裝了炸彈,車子的時速一旦超過每小時50英里就不能再減速,否則便會引起爆炸,里面的乘客能脫身嗎?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教材內容,并設計解救車上乘客的方案。知寥寥數語,就把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在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部分內容時,筆者采用了一個“噪聲炸彈”的科幻故事:某航班被歹徒劫持,為營救乘客和飛機,特警人員利用送贖金的機會接近被劫持的飛機,向飛機內發(fā)射了一顆“噪聲炸彈”,使飛機內的乘客與劫機者都因此而暫時昏迷。然后,特警人員從容不迫地進入機艙。當飛機上的乘客蘇醒之后,一切歸于平靜,只是劫機歹徒已經束手就擒……。這樣,在學生的驚訝和好奇中自然而然地拉開了本節(jié)課的序幕。
四、剖析科學故事,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許多科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科學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后,教師可引入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zhàn)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后的一天,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zhàn)艦,片刻之間戰(zhàn)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zhàn)馬無一生還。事后英國軍事保安部門調查,沒有什么結果,但化學家們根據英國軍事保安部門提供的材料,卻很快地找到了“縱火犯”。
【問題】誰是縱火犯?
【學生交流】可燃物燃燒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要與氧氣接觸,船艙里有大量的空氣,草料著火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達到的草料的著火點,那么,溫度是怎么達到草料的著火點的呢,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學生1:有人放火;
學生2:有人不小心將煙頭掉到草料堆中;
學生3:戰(zhàn)艦在海洋上航行,太陽照射在船艙里熱量來不及散發(fā),溫度升高達到草料的著火點;
學生4:船艙里很潮濕,草料慢慢腐爛產生熱量,聚集起來使溫度升高。
……
通過學生的猜想、分析、討論和教師的及時評價,可幫助學生理解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利用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教育,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五、展示學生成果,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不能每堂課都由教師來講故事,時間一長,學生喪失了新鮮感。學生都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可以由學生先預習,自己來編寫小故事,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了這個想法以后,在《觀測太空》這堂課中,就用了這種方法。有個學生在故事中寫到:仙后戴著M 形的王冠,拿著大小兩只取名為大熊、小熊的勺子,滿世界捕捉十字架形的天鵝。全班都捧腹大笑,但其實他寫得很形象,更使大家在笑聲中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
可是,事后我又覺得絕大多數學生的勞動成果沒有辦法跟大家一起分享,明顯看到有些同學的臉上有些失落。于是我在班級中留了一塊空間,取名為《我們的科學故事世界》。讓學生分成四小組,把寫的故事貼在墻上,然后每組評一個最優(yōu)秀的,上課的時候師生一起來分享。
六、追蹤社會熱點,創(chuàng)設時尚情境
科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chuàng)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huán)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lián)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科學緊密相關。例如“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與技術”,“科學與新材料”,“科學與新能源”,“科學與生活”,“科學與環(huán)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于積累相關素材,并與課堂教學適當聯(lián)系,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
切忌隨意亂用故事情境,導致事倍功半不是每一堂科學課都適用故事情境,也不是每個班都適用故事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一定要嚴謹,能正面的引導。如果濫用,反而事倍功半。如九年級下《身體的防衛(wèi)》一課教學,在豬流感的背景下,以八戒提問為線索創(chuàng)設整個故事。但沒有考慮到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很成熟,不接受這么幼稚的東西。而且有些同學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八戒身上,無心顧及知識,更有學生小聲議論。所以,教師應該合理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努力提升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故事令人快樂,科學使人智慧。通過設計故事,讓參與者體會在故事中揭開自然界奧秘的快樂,達到了解自然科學規(guī)律、掌握知識的目的。所以在故事情境中,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九俊.新課程教學現(xiàn)場與教學細節(jié)【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南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