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伊 宋月升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手機媒體、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形態(tài)層出不窮,為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給高校團建創(chuàng)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從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新媒體在高校團建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并以江蘇大學為例,闡述新媒體在高校團建創(chuàng)新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高校 新媒體 團建創(chuàng)新
如何以新媒體引領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工作,對于共青團建設是否能實現(xiàn)新的發(fā)展,對于能否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教授認為:新媒體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一是新出現(xiàn)的媒體形態(tài),二是非傳統(tǒng)媒體由于新的技術手段而進入媒體,三是傳統(tǒng)媒體領域新的機構、新的重組。
總結來說,新媒體有以下幾個特征:
(1)大眾化:新媒體文化面向大眾,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草根文化,都能在新媒體平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2)互動性強:傳統(tǒng)媒體諸如電視、報刊、廣播等都只有單方面的信息傳遞,鮮有受眾的即時反饋,而新媒體做到了這一點,用戶不僅是信息的享用者,還能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實現(xiàn)多方互動。(3)及時性:傳統(tǒng)媒體在信息的發(fā)布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時滯,而在新媒體時代,只要有互聯(lián)網(wǎng),就能實現(xiàn)“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二、新媒體在高校團建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和應用
(一)占領網(wǎng)絡教育新陣地,傳播核心價值體系
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通過新媒體這一有利平臺,可以引導大學生關注當前世界政治經(jīng)濟動向,了解當前中國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拓展大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還有助于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幫助團員青年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正能量。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江蘇大學財經(jīng)學院團委積極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開辟了“人人財經(jīng)”“新生QQ群”“飛信群”“微博”“財經(jīng)論壇”等多個網(wǎng)絡陣地,加強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學院團委通過這些網(wǎng)絡陣地,宣傳黨的重要方針政策、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新聞,發(fā)布團學信息,及時了解團員青年的思想動態(tài),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1月,“人人財經(jīng)”關注人數(shù)已達2000多人,訪問量已超過15000人次;“新生QQ群”官方建立10個,群成員超過2000人;“飛信”覆蓋大一到大四學生,好友超過2000人。財經(jīng)學院團委通過運用這些新媒體,更快、更好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同時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傳播先進思想,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與學生零距離探討,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
(二)開拓新媒體路徑和手段,完善高校團組織建設
高校團組織建設的重心在基層團組織的建設上。以共青團江蘇大學財經(jīng)學院委員會為例,該學院建立以專業(yè)為主線的團總支,由團總支統(tǒng)一協(xié)調同一專業(yè)的團支部的團務工作,高年級團支部和低年級團支部在團總支的框架下交流合作。當團委有重要工作下達時,首先由團委傳下達各個團總支,再由各個團總支下達給各個班級團支部,便于團委的統(tǒng)一管理。
(三)強化服務青年意識,加強活動平臺建設
共青團中央召開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常委會議中提出,在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要貼近青年,要注重運用青年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認識邏輯和表現(xiàn)形式;要適應大量青年在網(wǎng)絡上溝通、交流、聯(lián)絡、聚集的特點,注重發(fā)揮好微博、手機報、即時通訊等手段的作用;針對青年學生群體,充分用好“與信仰對話”報告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高校微博群等載體,幫助他們?nèi)嫔钊氲仡I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近年來,大學生正積極利用微博等新媒體學習求知、關注時事、求職就業(yè)。江蘇大學團委書記陳文娟認為:只有與90后大學生牽上線、搭上話、交上心,才能更好地服務和引導他們。江蘇大學團委以新浪微博、人人主頁等新媒體為平臺,開展形式豐富的文化活動,與團員青年進行交流互動,幫助青年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大力改進和創(chuàng)新團建工作。以微博為例,江蘇大學巧妙運用這一新媒體,開展校園特色品牌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如為迎接江蘇大學合并組建10周年暨辦學109周年校慶開展的“隨手拍江大,微言迎校慶”活動,引導團員青年關注校園、熱愛校園;又如“微博議兩會”“微博議政”等活動,讓身處象牙塔中的大學生青年關注國家民生大事件,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魅力團支書、活力團支部”微博風采展示活動,則吸引了不少班級團支部的學習和借鑒;為迎接新生入校,開學前幾天,江蘇大學團委發(fā)布了圖文并茂的“新生入學攻略”,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圖片和視頻詮釋了新生入學要點和大學四年的點點滴滴,得到了新生及家長的普遍贊譽。
【參考文獻】
[1]馮支越,呂曉軒,唐詩. 關于運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2:63-65.
[2]唐金楠. 手機新媒體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運用——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團刊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