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摘要】英語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學過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會使課堂沉悶、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因此,新課程環(huán)境下,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動起來,使英語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本文從構建良好的師生情感,優(yōu)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構三方面闡述了如何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師生情感 優(yōu)化教學方法 優(yōu)化課堂結構 情境創(chuàng)設 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00-01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弊鳛橛⒄Z教師,應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打開學生學習英語的心靈之窗。本人就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優(yōu)化教學,談一些初淺的做法和體會: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情感,開啟學生心靈之窗。
常言道:“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之以情。”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無意中起著信號、感染和動力作用,具有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功能和心理催化作用。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愿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因此,當教師走進課堂,就應該用真誠的感情去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在師生間架起相互信賴的橋梁,用和藹可親的微笑,耐心細致地啟發(fā)誘導學生,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給課堂帶來生機,增添活躍的課堂氣氛,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平時工作中,該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呢?
1.課堂上保持教態(tài)良好。課堂上教師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質。
2.課堂上要及時表揚孩子。
3.課下重視情感投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了解學情,走進學生的心靈,和他們交流、聊天、暢談生活,以愛心教育,使學生在和諧中學會知識,學會進取。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
英語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所以課堂活動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觀念,合理地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入新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以下是英語課堂中我采用的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法。
在教學過程中,準確、鮮明、生動、適時地創(chuàng)設出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在教學中,我常采用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
2.任務型教學法。
所謂的“任務”, 就是“做事”, 在做事的過程中, 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要符合兩個要求:第一,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 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第二,任務要有層次性,能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 要讓學生人人參與, 個個有事可做。在任務型教學中, 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可以通過pairwork和groupwork 合作完成, 也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3.體態(tài)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體態(tài)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直觀性,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它有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它有暗示性,有利于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運用各種生動傳神的表情,形象的語言和演示動作來描述事物,力求逼真,幫助學生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4.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直觀、形象、生動。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節(jié)約時間,加大深堂容量,拓寬知識視野。多媒體技術真正地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例如:課前播放英語歌曲或動畫片,其動聽的旋律,動人的畫面及純正的英語吸引學生,使之成為每個學生的“開心一刻”。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單詞、句型時,閃爍,變色某個單詞、字母、詞組或擴大或縮小、拉長或縮短某個句子等,都能調動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三、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
為了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我從課前布置導學案,課上鼓勵小組合作交流,課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三方面來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課前指導學生主動預習,完成導學案。
預習能使課堂學習過程前移,有利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提早進入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帶著思考的頭腦,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學習過程,有利于減輕教師課堂教學負擔,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通過有序預習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通常指導學生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自學所要學的教材,可利用工具書完成導學案中的基礎題。
2)整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的或者不理解的詞匯和短語,并利用這些詞匯或短語自己編寫單選或填空題。
3)整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難句、長句和好句,并利用這些句子編寫成英譯漢。
4)分組尋找相應單元有關的背景知識。
2.課上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課堂上把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合作和努力,最終完成小組共同的目標,并以一定的形式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和交流,獲得集體的榮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監(jiān)控者和咨詢者。學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組里也能扮演“專家”或“教師”的角色,與小組同伴共享學習資料,互相影響,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課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
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課后探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1)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后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反思。
2)專題展示。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就本單元的相關話題或小組內商定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做專題展示。形式不拘,可以是情景劇表演,口頭作文,書面表達等。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有計劃地多閱讀一些貼近時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貼近學生英語水平的讀物,擴大英語語言材料的輸入量,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只要我們善于思考研究,大膽實踐探索,就會找到適合教師教、學生學的方法,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開他們的心靈之窗。
參考文獻:
[1]徐昌和.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誤區(qū)[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06,(1)
[2]郭躍進, 新課程教學法,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何鋒,有效的教學技能,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