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
摘 要:教學的有效性在教育學中定義為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有所提升。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由于舊有教育體制的固有的缺陷,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采取有效手段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學做出一些探討。
關鍵詞:作文教學;有效性;真實
一、作文需要真實性
現在的作文有不少都是通篇的大話套話,只是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寫作手法的堆積。特別是在高考閱卷中發(fā)現,大量的學生使用幾乎相似的材料,例如家境貧寒、父母離異、身患絕癥等等現象的比例比現實高出數倍,似乎只有異乎常人的悲慘生活才是最好的寫作素材,不知這其中真實者又有幾何。作文的靈魂就在于真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確保作文中都是真人真事才能讓學生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作文需要多角度分析問題
過去教師在教導學生寫作時往往要求學生對事例做出正向的評價,認為不應該在文章中揭露社會的陰暗面。但是,作文的本意就是針砭時弊,以引起人們對社會的思考,促進社會的進步。當學生面對一味歌功頌德的作文時,往往只是草草應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從提起了。所以,教師在教導學生作文時不要給學生一個固定的主題,而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解釋命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相應的鍛煉。
三、作文需要真情實感
作文往往也是作者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工具,讀者通過閱讀文章可以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情緒,而現在學生的寫作在情感的表達上往往是單薄和平淡的。這一方面的教學是一個難點,但卻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大突破口。教師在教學中大量講解所謂高考作文求穩(wěn)的原則,推廣所謂的作文范式,導致學生沒有機會構思自己的文章,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了。從這一點上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放寬對學生作文形式的要求,給學生提供自由作文的機會,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高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四、作文需要積累素材
古人強調:“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文的提高需要語感和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很難寫出精彩有內涵的文章。教師不妨利用一些作文教學的時間,組織學生閱讀一些文學方面的書籍,講一些經典的文章,開闊學生的視野。擁有良好的知識儲備,作文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
以上講述了作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從根本上來說,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讓學生有能力寫出實用的文章,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作者單位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高二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