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
一段時間以來,感覺到很多的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上總是在知識點的講解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品自讀。從短期目標來看,學生的成績也許會提高得很快,但是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這種做法無異于限制學生前進的腳步。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朗讀,并優(yōu)化朗讀指導。
一、朗讀能夠激情引趣,讓學生深入地走進作品
一節(jié)完美的閱讀課離不開教師恰到好處的范讀,教師優(yōu)美的音韻會把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溪水一樣引入學生的心田,誘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所以,教學中,我們必須身體力行,指導美讀、范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適當的指導。另外,在朗讀時,要教會學生尋找文章的重點語句,透過這些重點語句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義。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生僻的、學生初次接觸的詞語,通過朗讀,聯系上下文,在情境中理解,會讓學生更好地接受。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語文基本功訓練中,關鍵的是培養(yǎng)語感,而語感的培養(yǎng)與朗讀又密切相關,因為語感的培養(yǎng)基于對語言文字的感覺及其引起的身心反應而實現語言模式的內化。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作,都有著一定意義上的朗讀價值。另外,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僅靠語言的接觸、情感的烘托渲染才能增強起來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重視學生的朗讀,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三、朗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恰如其分地說明了讀書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飛躍。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通過眼、耳、口、腦去感受語言文字及其內在的聯系,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不僅如此,還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因為“讀”是前提,“讀”是接受信息,而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如果沒有信息,處理信息就無從談起。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招之即來,呼之欲出。前人所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正緣于此。
朗讀既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從朗讀活動中得到的寶貴教益,將對一個人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生活信念產生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正視朗讀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他們去感悟文章中所蘊含的美妙!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