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楓
摘 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終身教育不僅成為人類教育的永恒性課題,而且成為21世紀基礎教育辦學的基本理念。學好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學習過程,從而培養(yǎng)會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綜合能力;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養(yǎng)成多“思”的好習慣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語言實踐和學習個性基礎上的,它強調(diào)學生通過積極主動自覺的訓練,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边@其中的每一種能力都離不開思考能力。因為人類有別于動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類有思想、會思考。閱讀本身就是腦力活動、高級復雜的心智活動。讀書除了要用眼、耳、嘴等五官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心去思考。不思考的閱讀是無生命的閱讀,根本談不上對課文的理解、感受,更談不上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還談什么學會思考,學會讀書,提高閱讀能力。古人把“熟讀精思”作為一條重要的閱讀規(guī)律,可見他們早就十分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思考??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彼寄耸菍W生自主學習的靈魂。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激勵學生去思考。例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多媒體出示爸爸贊白楊的那段話,并提問學生,爸爸只是在贊白楊嗎?他是想借白楊來說明什么?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思考,促使學生去想,爸爸是個邊疆的建設者,那肯定是借贊白楊來贊美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們。老師在設問題的時候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能想過去。如,老師又問,那爸爸為什么看著車外的一排小白楊迎著風沙挺立在戈壁灘上而露出一絲微笑呢?小白楊實際上是指什么?學生馬上會想到小白楊就是指他的兩個孩子,他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會像小白楊一樣禁受住考驗,將來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
給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空間,學生才會不斷地去思考,使學生的思維飛翔起來,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
二、讓學生養(yǎng)成多“疑”的好習慣
常有疑問,常有問題,才促進思維,才有創(chuàng)新的靈感和源泉。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大膽的質(zhì)疑。如,理解句子是讀懂片段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生動地讀句子,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可以因勢利導,讓他們圍繞中心提問。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當學生讀到“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只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土地,沒發(fā)出一聲呻吟。”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讀了這段話,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學生會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段話為什么連用了三個“為了”?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邱少云為什么一動不動,沒發(fā)出一聲呻吟?難道他不疼嗎?讓學生自己質(zhì)疑,自己探究,這樣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交給了學生,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三、讓學生養(yǎng)成多“說”的好習慣
韓愈在《師說》中說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薄皞?、授、解”皆用“口”也。把書面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這個復合感知過程,能開拓思維,激發(fā)情感。所以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索的藍天。如,在教學“難忘的童年”這一組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有哪些趣事;說說自己的童年有哪些發(fā)現(xiàn)……老師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說的是如此精彩。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說的機會。
四、讓學生養(yǎng)成多“讀”的好習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阋哉f明多讀的重要性。作者寫文章貴在“有情”,而讀者讀文章卻在“達情”。而怎樣能把作者的意圖理解并感悟,使之在教學中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我認為多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多讀的好習慣。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訂了“學習三步法”:(1)初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2)細讀課文;要求抓重點詞句認真體會,細細品讀,領悟思想感情。在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經(jīng)常采取多種讀讓學生領悟思想。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我讓學生抓住感受深的句子認真理解,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使學生把文章感悟得更深。
五、讓學生養(yǎng)成多“練”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學生練的過程也是思維探究的過程,學生讀寫能力主要是靠多練來提高的,俗語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運動員和演員天天都要練功,技藝才能學好、鞏固和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不但要多練,還要練得多樣化。如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讀、寫、聽、說、背等,多樣化的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提高技能技巧的質(zhì)量,也有利于發(fā)展
智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巧妙引導,善于指導,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盧巍.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研究[J].山東教育,
2004-08.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通順
街小學)